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陕北公学大礼堂旧址寻踪

作者:■  王学军    
2025-03-03     浏览(334)     (2)

本文介绍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大礼堂所在地陕北公学大礼堂的历史,其从初期的建筑情况、会议使用情况以及大礼堂舞台等重要场所变迁等情况。文献史料考证与现存建筑遗迹的修复工作,使得陕公大礼堂旧址成为人们赴延安考察学习的重要打卡地。


① 原陕北公学大礼堂

② 1939 年 1 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陕北公学大礼堂举行,出席会议的参议员146人,会议通过《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③ 原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


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校师生曾先后赴延安寻觅陕北公学大礼堂的踪迹,并将所见“陕公大礼堂”实体的描述写入文章。只因史料不详,人们并未就此形成共识。直至近年,通过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关于陕公大礼堂旧址的寻踪才有了共识。

寻踪陕公大礼堂旧址,需先从陕公首任校长成仿吾的回忆谈起。他曾说,1938 年夏,“我们迁到延安北门外,又自己动手盖了一个大礼堂,可容八百人,下雨天就有大教室上课了。”这里所说的“大礼堂”即陕公大礼堂,其地理位置在延安城北关外小沟坪沟口。初期,这个大礼堂多用于陕公总校举办高研班,以及与同地办学的中组部、鲁迅艺术学院和抗大三分校等协作使用。自1938年11月20日起,因日寇飞机反复轰炸延安城,城内建筑损毁严重,原被称作“中央大礼堂”或“中央礼堂”的教堂等会议场所也不宜使用。此后,陕公大礼堂时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等办会所用。在此间的文献记载中或称“陕公大礼堂”,或称“中央大礼堂”。如:“1939 年 1 月 17日至2月4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城北小沟坪(今延安教育学院后沟)陕北公学礼堂隆重举行”;3月21日,“鲁艺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预演《生产大合唱》”;4月13日,“在陕公礼堂,由演剧第三队首次演出《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由乌析零指挥”;5月10日,“鲁艺全体教职员 200 多人,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隆重举行‘鲁艺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5 月 11 日,“当晚在延安陕公礼堂举行晚会,演出《黄河大合唱》等节目”;“7 月11 日的晚上,中央举行欢送晚会。可容八百人的陕北公学礼堂,人们挤坐得满满的”;11 月 23日,“抗大全校同学在中央大礼堂召开了反叛徒大会”。1940 年 5月 20 日,张闻天“主持中央干部教育部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召开的干部学习动员大会”;6 月 2 日,“延安模范青年大会在中央大礼堂举行”;6 月 6 日,“中共中央宣传教育部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召开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大会”;7月 3 日,陕公“民族部于陕北公学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11 月 7日,“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成立大会”。1941年6月29日,“西北局在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等等。直到 1942年底,为准备召开党的“七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延安杨家岭正式建成“中央大礼堂”。此后,有关“中央大礼堂”的会议使用讯息才成为特指。寻踪陕公大礼堂旧址,还应从陕公第二任校长李维汉的追忆谈起。他曾说:陕公大礼堂“当时在延安算是一个宏伟的建筑了。这个礼堂以后给了党中央使用,人们称为‘中央大礼堂’”。有史料佐证:1939 年 2 月,因办学需要,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党校由延安桥儿沟迁址延安城北关外小沟坪。1940年11月17日,中央党校师生自建小礼堂启用。1941 年 5月 19 日,毛泽东在这个小礼堂给与会的延安高级干部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不久,小礼堂因不慎失火被焚毁。同年 8 月 3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此时陕公办学的地点设在延安杨家湾)、中国女子大学和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合并,在延安城南关南桥山成立延安大学。同年底,为迎接大批高中级干部到中央党校学习,“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党校校址向前扩展几百米”,把同在小沟坪的“中央大礼堂、胜利食堂(中组部的营业性食堂,已停业)和一大块菜地都划拨给中央党校,中央大礼堂即成为党校大礼堂”。1942年2月1日,中央党校在党校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在典礼上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即《整顿党的作风》)演说。同月2日,毛泽东又在党校大礼堂给延安干部作了《反对党八股》报告。1943 年 7 月至 11 月 7 日,中央党校将原中央大礼堂扩建为占地1200 平方米的中央党校大礼堂。同年12月1日,《解放日报》报道:“该礼堂在全校同志努力下,费时一百天即建筑成功”。原“礼堂的舞台从北头改建到南头,舞台两侧建有化妆室和灯光道具室。南墙外镌刻着毛泽东的头像和实事求是4个大字。”1947年3月,中央党校随中央机关由延安小沟坪撤离后停办。同月 19 日,国民党胡宗南军队侵占延安,为构筑工事,包括中央党校大礼堂在内的大型建筑物均遭受严重破坏。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发文:“中央委托华北局办理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及华北大学。”

寻踪陕公大礼堂旧址的过程,离不开文献史料的综合考证。1954 年,延安师范学校师生在原中央党校大礼堂基址上劳动时,挖出了曾在大礼堂南墙外镶嵌的“实”“事”“求”“是”四块白砂岩石刻,交延安革命纪念馆展览。2017 年,延安市文物局等文物部门开始修复原中央党校大礼堂。2021年,中央 党 校大礼堂复建工作基本竣工。如今,它已与“陕公大礼堂旧址”共同成为人们赴延安考察学习的重要打卡地。

(作者系我校关工委委员、校史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