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黄山学院 - 《黄山学院报》

智能未来 点亮梦想

——访第六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获奖团队

2025-02-28     浏览(31)     (0)

“一只黑色的机械狗,正快速地绕过一个个障碍,而它背上盛放小球的容器却纹丝不动,等把小球放到指定地点后又快速返回继续运球”,这是第六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比赛的场景。2024年12月7日,第六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总决赛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如期举办,我校学子在两个组别中获得了国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的优异成绩,让我们看到了我校学子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创造力。其中,“英雄2队” 和 “人工智能精英队” 凭借出色的发挥,荣获国赛一等奖,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两支团队,探寻他们背后的逐梦之旅。

认真备赛 力争上游

在备赛的日子里,“英雄2队” 的队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三人围坐在桌前,专注的神情仿佛时间都为之凝固。一人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一串串代码在屏幕上跳跃;另外两人则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建模软件中模拟出的容器,根据参赛章程的严格要求,反复研讨、细致改良容器的参数。22 软件工程专业的朱家琪感慨道:“比赛规定四足机器人要将小球精准投放到我们自制的容器中,这要求我们在保证小球稳定不掉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运输速度,所以在硬件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必须精益求精,满足比赛的每一项严苛要求。”

在模拟软件上,拉伸、切削、旋转等操作反复进行,每一次调整都是智慧与汗水的交融。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与改进,他们终于确定了最为合适的容器参数。随后,购买材料、着手组装.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零件体积微小,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难题;硬件设施不齐全,更是如同拦路虎横亘在前。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逐一攻克。

另一边,“人工智能精英队” 同样在小心翼翼地组装容器。一人双手稳稳扶住容器主体,另一人则手持螺丝刀和尖嘴钳,专注地安装着米粒大小的零件,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细节的执着和对成功的渴望。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曹子怡回忆道:“备赛期间,我们对现场比赛的情况一无所知,未知带来的焦虑如影随形。但我们明白,唯有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在赛场上更有底气。那段日子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品质。”

沉着竞赛 勇攀高峰

12月7日,比赛的大幕正式拉开。参赛队伍提前一天抵达雄安新区,“英雄 2 队” 的朱家琪一下车便马不停蹄地前往比赛场地。决赛是用赛事组提供的机器狗,拿到机器狗后,“英雄 2 队” 的队员们顾不上旅途的疲惫,立刻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他们挑灯夜战,精心制定属于自己的方案,连夜编写代码,并通过无线连接反复调试,力求精准控制机器狗在比赛中的抓取动作。

赛前的那个夜晚,“英雄 2 队” 的讨论声在房间里回荡。怎样让机器人运输更加平稳?怎样提升它的速度?面对突发情况又该如何应对?一个个问题被抛出,又在队员们的智慧碰撞中逐一解决。从夜深人静到黎明破晓,当东方的第一缕曙光轻柔地洒在窗台上时,他们也成功攻克了一道道难题。比赛现场,他们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根据其他队伍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操作方案,展现出沉稳的应变能力和卓越的竞技素养。

团队合作 铸就辉煌

当被问及比赛成功的秘诀时,“人工智能精英队” 和 “英雄 2 队” 的队员们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两个字 ——“团队”。曹子怡感慨地说:“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拼搏与付出。整个备赛过程,我们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每个人都为项目的推进竭尽全力。李建森老师在技术和硬件方面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支持与帮助,没有老师的悉心指导,凭借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这个复杂的项目。”

朱家琪则用木桶效应形象地阐述了团队的重要性:“一个团队就像一个紧密协作的整体,能够汇聚每个人的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弥补个人的短板。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家从多元角度相互协作,如同齿轮紧密咬合,共同驱动团队前进。”

随着比赛落下帷幕,这场在 “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上演的人工智能盛宴暂告一段落。同学们在收获荣誉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未来的世界,或许会呈现出充满科技魅力的赛博朋克风格,或许会是绿水青山环绕的自然和谐模样,又或许是物质充裕、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但无论未来的蓝图如何描绘,都离不开广大青年的拼搏与创造。他们将带着在赛场上积累的经验和对科技的热爱,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融媒体中心记者:郭洪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