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十个小红花汇聚到胸前的一大朵花束,站在油田双文明劳动模范领奖台上,康玉阳明白,这是对自己成长的奖赏,也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今年 38 岁的康玉阳是采油一厂工艺研究所所长。2021 年,他独当一面接手工艺研究所事务,成为全厂最年轻的“80后”部门负责人。
谋举措,让每口油井都成为优等生
功图审阅、动态跟进、项目推进……一个个工作群、数不清的通话记录,勾勒出这个一米八几大个子康玉阳的日常。
每天 6 点半,康玉阳就像“陀螺”一样转起来了,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分片区查看全厂所有油井的工况,对标新标准,根据不同井况和阶段躺井暴露出来的短板问题,实施一井一案、一井一策,精准施策。
陈3平18井是一口典型的“打摆子井”。去年每隔 3 至 5 个月,该井产量都会周期性下降,最低日产油量从 8 吨下降至 1 吨以下,经过解堵措施后在短周期内恢复正常水平,很快又陷入产量递减的恶性循环。
为彻底根治这一顽疾,康玉阳带领技术人员开展短周期躺井专项治理,坚持“四不放过”,形成治理闭环。经过团队深入研究,查明成因是由于地层深部结垢、粘土颗粒水化运移、出砂等因素叠加在近井地带形成堵塞。
此前,常规解堵技术仅将陈3平18井近井地带的堵塞物除去,地层深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康玉阳提出“深部原位防运移、近井靶向专解堵”治理理念,开发了关键微粒运移稳定剂体系与螯合酸靶向解堵体系,重新对该井实施措施作业,3个月来累增油500吨。
寻突破,创新工艺攻关模式
面对开发了半个世纪的老油田,尤其在成本压减、流程系统矛盾突出、新区开发艰难的情况下,康玉阳围绕老井治理优化挖潜,助力一口口低产低效井满血复活。
半年前,侧周43平3井生产层出现底水快速锥进水淹问题,致使大量剩余油采不出,同时该井还存在严重出砂、井筒管径小、原油粘度高等难题。如何成功堵水一时陷入僵局。
康玉阳说,“工艺技术创新就是从0到 1,再由 1 到 N 的过程,要从实际出发,敢于挑战。”
那段时间,康玉阳从技术调研、评价、论证到现场实施,每一环节都小心求证,力争做到最好。最终该井实施“表活剂地层深部降粘+出水部位化学隔板封堵+井筒小套管防砂”复合堵水治理工艺,措施后含水率下降43%,日增油4吨。
增效益,打造技术领先精品
2020 年6月,康玉阳去工程中心挂职锻炼半年,由采油气工程转向侧钻、大修、试油、带压全链条作业,他跳出自己熟悉的业务范围,甘愿当起“新学徒”,一边翻阅相关专业书籍,一边向各个专业化的技术人员请教,学现场工艺流程、异常情况处置经验,积极参与到作业工程的各个环节,对井下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融入到以后的工作中。
“对于增产工艺,只要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都可以尝试;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就必须干!”生于北方的康玉阳,说话做事透着一股爽利劲儿。
陈3平22井生产多年后,因井筒水平段多处套损导致全水停产。康玉阳查阅相关井史资料,认为该井利用小套管免补孔工艺可行,于是大胆设计水平段正反交变处理井筒工艺方案,首先构建通往目的油藏的渠道。
免补孔悬挂,相当于在原有损坏的套管里再加一层小管径套管,进行生产通道完整性重塑,就像俄罗斯套娃。为了大管套小管有效贴合,康玉阳自主研制自悬浮工作液,确保井筒固相物质稳定悬浮,同步优化配置微膨水泥浆固井辅剂体系,保障水平段双界面固井质量。
经过前期准备,陈3平22井通过复合新材料管柱坐挂配套技术应用,完成了长水平段免补孔悬挂,日增油7.4吨。
连 续 三 年 躺 井 率 从 1.82% 降 至1.67%,几十个创新工艺用于油田生产,高成本区块盐海、沙埝作业维护费同比降低320万元,获得授权专利39项……这些闪闪发光的数字,记录了康玉阳“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为油拼搏奔小康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