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傲雪凌霜铁骨生香

作者:林子翔    
2025-02-21     浏览(78)     (0)

文章描述了寒冬的景象,包括凛冽的寒风、枯树、冰封的江河湖泊、红梅、五色竹和胡杨等,并描述了寒冬中坚韧成长的精神和无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与意志。文章强调了智者勇于面对困难,恒心和铁骨是稳立其中的关键。

寒冬之夕,凛冽的寒风好似尖锐的哨音,呼啸着刮过大地,狂烈的北风里好似携带着无数细细的冰针,无情地向四周刺去,天空如同被一块巨型铅板沉沉压住,不见星月,唯有无尽的黑暗与严寒交弥。

寒风凛冽,犹如冷酷的巨兽,无情地吞噬着大地上的每一丝温暖,朔风怒号,似有无数利刃钢刀,于空中肆意飞舞,无情地刺向大地、山川、楼房以及行人的脸庞。枯树于狂风中瑟瑟发抖,行人于路途间疾步快行,似乎不堪这严寒狂风的压迫而急于逃离。茅草屋摇摇晃晃,旗杆上的旗帜猎猎飘起,似乎要乘风而去,江河湖泊似是被施以魔法,迅速冰封,于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刺眼的寒光,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透露着彻骨的寒意,这洁白似雪的寒霜,貌似美丽,却隐藏着凛冽的杀意,它让万物失去生机,将世界变得寂静而冰冷。

然而,凛冽寒冬并非只有残酷与无情,也并非只有寂静和冰冷,它是大自然的考验与磨砺,它使世间万事万物在寒冬逆境中学会坚韧与成长,“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且看那一朵朵傲雪凌霜的红梅,在寒霜映衬之下,红得夺目惊心,每朵花瓣看似柔弱却顽强地挺立在枝头,任寒风呼啸、严霜逼迫、冰雪积压也绝不弯折,它的枝干,苍劲嶙峋好似铮铮铁骨,于寒风暴雪之中撑出一片生机。且看那五彩斑斓的五色竹,顶着那刺骨的寒冷,竞相绽放,清新怡人,在使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为这肃杀而又凛冽的寒冬渲染了这独属于他的绚丽色彩。还有那象征着顽强精神的胡杨,于寒冬中千年不倒,矗立于西北大地,屹立于洪荒苍茫之中,傲立风雪,展现着傲寒凌苦的意志。

傲寒凌苦也是一种无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意志,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于这“严寒”“霜冻”的困境中仍旧坚持自我,守住初心。苏子由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在逆境中,仍旧“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凭才情与风骨于历史的长河中持久芬芳。杜子美历经安史之乱,于乱世中艰难存活却仍旧忧心国事,心系万民,一腔热血汇聚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殷切希望中。铁骨担当,正道直行,纵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文天祥少保,在天下将倾之时,异族南侵之时,飞扬击水,崛起于行伍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振臂一呼,誓死不降,纵使兵败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魄,纵横战场,毛主席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破除外国侵略者压迫的“寒冬”,破除国内白色恐怖的“黑暗”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雪山草地无不见证着他傲寒凌苦的志向,抗日战争,论持久战,无不彰显了,他破除寒霜的“决心”,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他勇于突破外部封锁,国力积弱的“严寒霜冻”自力更生,带领中国重新走上复兴的道路,他们无不诠释着傲寒凌苦的崇高气节。

周边环境中的“凛冽严寒”似乎未曾褪去,生活的压力、事业的瓶颈、学业的迷茫、人生的磨难……它们好似寒冬之风雪扑面而来,愚者逃避封锁,不敢面对,坠入深渊;弱者躺平摆烂,甘愿泯灭于凛冽的严寒中;智者勇于面对,积极突破“寒冬”之障碍。在无边的黑暗与严寒中,唯有一颗恒心,一身铁骨,方能稳立其中,任其寒风刀般肆虐,任其严寒彻骨寒冷,我自岿然不动,于风雪无边拍打中向远方前行,唯有风雪地面上的脚印,见证着凛冽寒风中前进的旅程和身影,也唯有这一身刚正的铁骨,方可在无边寒冷严寒中香远益清,历久而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