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杨华芬从汽油型加油站调至白衣庵柴油型加油站,担当巴长一职。面对竞争环境异常激烈、柴油市场缩量下滑等困难挑战,她深感肩上经营压力巨大。传统营销方式收效甚微,眼看加油站销量逐日下滑,她坐立不安,如何“扭亏为盈”成为了横在杨经理面前的一座“大山”。
接站以来,杨华芬一方面同员工一道对周边客户群进行走访调研,掌握了解客户信息及需求,通过大量走访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利用3.0系统数据加强系统分析,她与中心站负责同志进行沟通研究,决定将站上仅有的两把柴油枪探索开展差异化营销活动,满足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
为了扩展油品市场,杨华芬带领员工利用下班时间主动到停车场、工地、砖厂、种植基地等拜访客户。有一次,她通过走访认识了一个工地客户,了解到该工地老板是外地人,每天用油量大,但缺少油罐存油,老板也没有皮卡车,需要每天用铲车将油桶运到最近的私人加油站加注油品。这样一来,不仅油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有时油品供应不及时,项目面临停工的风险。为了能拿下这个工地大客户,杨华芬主动联系修理厂,在当天下午便将4个200升的油桶送到工地。老板看到如此热心又努力的小杨,十分感动,次日便让财务联系她签订了用油协议。
在推行阿米巴经营以来,杨华芬为了激发全站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她加强考核办法、营销政策、劳动竞赛等方案的学习,并将其中主要内容以最简单直观的方式解读给站上员工,引导全站员工向销量要收入,充分调动员工干劲。
为了提升团队管理能力,在每天工作完成后,她都习惯一个人在办公室对当天经营情况进行复盘和总结,分析当天服务亮点、活动效果和需要改进的细节,在第二天交接例会上,与大家一起想办法提思路,为加油站提量增效助力。对于部分员工提出经营压力和家庭困难情况,主动沟通细节,关心他们生活,让油站有了大家庭的温暖。
2024年,她秉持团结奋斗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带领平均年龄43岁的7人团队灵活运用公司的各项政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稳定客户群体,全年共推销电子卡2391张,移动支付占比由年初的9%提高到18%。一年来行程1500多公里,累积开发新增客户16户,实现柴油增量159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