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尔尔,各有其位,纵草根碎叶,亦遵物灵循环,不算漂泊。而师者,授人以诗书,传道解惑也。
哲学家有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史学家书写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政治家谈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诗人赞咏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依稀记得去年九月,我怀文心入文院,第一堂课便是中国现代文学,吾师幽默风趣,几番话便使台下沉溺于文学的魅力,直至下课我仍欲罢不能,感叹自己所遇良师。
也许我太习惯于否定自己,总善于将自己归于糟粕之材,于是在机遇面前常常犹豫,直至错失懊悔,却又无可奈何。所以老师问出那句“你们觉得自己优秀吗?”我下意识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觉得诗雨同学就很不错啊,写文章写诗什么都会。”在周遭同学的嘈杂笑语中,吾师的声音坦荡而又自然,就像发自内心的慨叹。
我蓦地一惊,对上那道鼓励的目光。往后的中国现代文学课堂光阴,我们时而课间聊起名家著作,时而在读书笔记中交换感悟,时而抖落时间落下的灰烬,推开新文学世界的大门。我们无话不谈,小到一餐一眠,大到生命的哲学,如同吱声的玩偶,按下肚子就能倾泻满腔热情。
忽忆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野草自有枯荣,春风一吹,便连了天。吾师恰如春风,是再生的引子,亦是下一场新的春风的序曲,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于是折木成火,又一场新生,点亮天地四合,指引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希望的火焰不灭,前路坦荡,光明炽热,就这样日积月累,年年岁岁,风一吹动,哪里都是野草,恰似桃李满天下,师恩遍四方。不得不承认,固执敏感是我的底色,因而我时常将自己代入笔下的文字,于是落泪,于是低沉,也时常懊恼于灵感的匮乏、词句的推敲,于是烦闷,于是内耗,于是想要放弃。
可吾师始终耐心,无数次在我将要投降败退之际,宛若干涸之地降临的甘霖,润物于无声,于是一鼓作气,于是所向披靡。
吾师伴我从籍籍无名到鲜花簇拥、红榜有名,却惯于隐退于幕后,不失培才树人之举,喜乐共感,化作春泥更护花。
恰如吾师之名,栋梁之材,风吹雨打,挺立不折,为后继者撑庇荫。
吾师吾恩,如友如父。我们互相路过彼此的世界,学生因老师的路过而拓展了生命的维度,而老师因学生的路过充盈了人生的厚度。
吾师予我,何止知识与荣光,更有千变万化不坠青云之志,化悲为喜不落俗世窠臼的秋水精神。如果放弃会后悔,那么坚持就有意义,痛苦不是一种桎梏,而是一种灌溉的两面性思维。
村上春树曾说:你要记得那些在黑暗中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你四处游荡的人和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也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昨日之我铸就了今日之我的基调,而昨日之我的生长脱离不了吾师的栽培与匡扶。师之年岁渐长,燃烛已半,以铸我身,诗书礼义,无所保留,唯愿毕生所得所学,一一授予传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追梦者的成功总是离不开同类人莫大的鼓励,所幸我与吾师同怀文心,同立一室,同读万书。
尝之师,今之师,谢万堂教于吾之师。顺颂时绥,惟愿吾师安康。时临佳节,预祝众师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