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江大学 - 《长江大学报》

王静茹:全面发展创佳绩 知识为基助兴农

作者:□  陶清怡    
2024-12-15     浏览(35)     (0)

王静茹是一名农学院学生,她积极参与多项活动,包括演讲与辩论、学科竞赛等。她的多维发展使其不断扩大视野并提升能力。她将继续提升修养,勤学善思,勇担职责,继续在农学领域发光发热。

王静茹,女,中共预备党员,农学院农资卓32201班学生。现任长江大学演讲与辩论协会总会长,长江大学辩论赛主席团成员,农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农资卓32201班长兼团支书。

自入学以来曾获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大赛湖北省二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暨“楚天创客”大赛湖北省铜奖、“楚创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长江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十佳兴农青年”等40余项荣誉。其综合测评成绩年级第1,90分以上的课程33门,核心专业课成绩半数以上专业第1。

全面发展  多维成长

“与大多数同学一样,大一刚入学的我对于自己的专业认知并不深入,虽然对未来充满迷茫,但并未因此停步,而是选择了学业、竞赛、学干经历、国际交流多方面发展。”王静茹的大一是忙碌的,除了保持优秀的学业成绩外,她还参与众多比赛,对口才、文笔、办公技能等全面涉猎,努力在各个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在学干工作中,她从一名干事与班干部做起,到如今的长江大学演讲与辩论协会总会长,长江大学辩论赛主席团成员,农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在国际组织夏令营中参与欧盟中国委员会实训,并前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等地学习,在模拟论坛展演中经评审获“优秀路演团队”。

努力总不会辜负用心的人。在多方面发展的过程中,她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平台,坚持虚心请教,耐心学习,不断开阔视野,磨练与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在长期与师生沟通交流、组织各类活动的工作中,积累了经验,为日后的学生工作与带领学科竞赛团队夯实了基础。

深耕竞赛  屡创佳绩

在王静茹的众多经历中,学科竞赛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大一就时常主动与专业老师沟通科研方向,大二凭借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开始深耕专业与学科竞赛,很快便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投身大创项目。“与大部分同学不同的是,我一开始做的是创业类大创,这更注重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接轨度也非常高。”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王静茹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带领团队走访调研合作公司,与技术经理深入沟通,从技术核心到市场环境,都力求做到心中有数。她自主撰写项目计划书、汇报稿,设计PPT,修改材料,经常一个人东西区来回跑。可正是这样的辛勤付出,才是其屡获佳绩的秘诀。

特别是在“末丽生”这个项目中,王静茹和团队成员们几乎是从零开始,经历了无数次的打磨和修改。在比赛期间忙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即使生病也不能松懈,必须抓紧一切时间来完成。甚至在前往国赛报到的动车上,还在抓紧一切时间修改完善材料。比赛前一晚,更是彻夜难眠,全力准备只为最后一刻。最终,他们团队的项目在国赛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这一刻,王静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个奖项是对她几个月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知识为基  助农振兴

作为农学院的学生,王静茹深知自己的使命不仅在于学术和竞赛,更在于用知识助力农业的发展。2024年的暑假,她在专业实习中深入农村一线,对“下得去、上得来”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悟。她参与了“三下乡”,前往石首市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地走访调研,开展校地合作,参与“兴农梦想班”等项目,对话“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新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农业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对凝心聚力助民生也有了更多体会。还记得彼时研究院门口所写‘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标语,至今深切指引我深耕学校、坚守学农。”王静茹回忆道。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身为大三学子,我明白自己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然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未来,她将更加坚定信念,提升修养,勤学善思,勇担职责,继续以昂扬的斗志散发青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