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苏大附一院报》

沈振亚教授荣获 2024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4-12-31     浏览(22)     (0)

沈振亚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42年,为推进心血管病领域的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创立了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新理论、新技术,带领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获批为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2024 年 12 月 3 日,何梁何利基金 2024 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沈振亚教授荣获 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 1994 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今年是何梁何利基金成立 30 周年,30 年来,共奖励了 1638 位科技工作者。2024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院士,55 位科技工作者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沈振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江苏省心血管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心脏大血管医学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心胸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任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江苏省医学杰出人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沈振亚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 42 年,主攻疑难危重心血管病防治。围绕终末期心衰和主动脉夹层两大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潜心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推进心血管病领域的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1)创立了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新理论、新技术、临床转化新范式,使心衰改善率领先于国际水平两倍,破解了心衰难治困境;国内率先开展细胞治疗心衰临床应用,主持制定了国内专家共识。(2)国际率先创建诱导免疫耐受抗移植排斥的新方法,被美国 ACS

评为最卓有成就的研究,引领了心脏移植非药物抗排斥的新方向。(3)创新主动脉夹层精准复合技术,使死亡率显著低于国际水平;国际首先揭示夹层发病新机制,原创预警新方法,开辟了该病防治研究新领域。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 11 项;发表 SCI 论 文 164 篇 (Circulation、Signal

Transduction

andTargeted

Therapy、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等一区 40 篇);授权国家专利 17 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三完成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夏邦克-杜博赛奖(2023 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科技奖项

20项。

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快速创建了国内一流学科,仅用 8 年带领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获批为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江苏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学科排名全国第六。

利用 iPSC 创新技术优势,服务于大国工程,实现了人源iPSC-CM 功能细胞精准分化,分化的心肌细胞被遴选为航天试验细胞,随神舟十三号进入中国空间站,完成了首个外太空活细胞研究,国际首次在轨观察失重条件下的心肌细胞钙信号闪烁,被央视新闻联播直播报道。返回心肌细胞研究发现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该成果发表于著名杂志 Signal Transductionand Targeted Therapy,为探索太空人类生命现象变化本质,维护太空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2017 年至今,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14 次 14 万里远赴南疆执行“润心计划”及脱贫攻坚工程,创建了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实现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作为主席组织“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心脏高峰论坛”,开启了一带一路心血管病学交流平台工程建设,受到中组部高度评价,被央视新闻联播特别报道。真正践行了一带一路工程,体现了医者的无疆大爱。

(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