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温柔地洒落在历史悠久的南农主楼上, 为其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柔光,校园内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那是书香与回忆交织的芬芳,是历史与现代共鸣的华章。我静坐于主楼前那片翠绿草坪旁的长凳上,手中捧着的是一份散发着淡淡油墨香的校报,它如同一位老友,向我诉说着学校的勃勃生机与生动的故事,引领我陷入深深的思索……
追溯至 30 年前的那个冬日午后,阳光同样明媚, 我从冰雪覆盖的北国之城,踏入了温暖如春的南京农业大学。初入南农,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而令人向往。 漫步在主楼前,一份静静地躺在长凳上的报纸——《南京农业大学报》 吸引了我的目光。 它宛如校园中的一抹温柔,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我小心翼翼地拾起这份报纸,指尖感受到的是纸张的细腻与温度, 而心中涌动的则是对其中内容的好奇。于是,我坐在长凳上,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那份校报,便成为了我初识南农、探寻校园文化的第一扇窗。
岁月流转, 我与校报的缘分愈发深厚。从最初的读者,到后来的投稿者,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成长。 在校报的陪伴下,我学会了如何用文字捕捉生活的美好瞬间, 如何用笔触描绘情感的细腻与真挚。 我的散文、诗歌、通讯报道等作品,不时在校报上发表, 其中,《耕烟犁雨播春风》长篇通讯更是荣获了高校好新闻一等奖,而《肉鹅是怎样变成天鹅的》的报道还被校报编辑推荐,登上了《光明日报》的版面。 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校报给予我的锻炼与机遇。
30 年时光匆匆而过, 如今的我已退休七年有余,但那份对校报的深情却愈发浓厚。 每当新的一期校报出版,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刷新“智慧南农”公众号,渴望第一时间阅读到其中的内容,那份急切的心情,就如同与久违的老友重逢一般。
南农校报, 它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南农精神的象征, 校园文化的瑰宝,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 在这里,我们共同见证了学校的蓬勃发展,见证了师生的成长,感受到了正能量与好声音的传递。 从学术研究的最新突破,到校园生活的温馨瞬间;从师生风采的生动展现,到社会热点的深度剖析,校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记录着发生在高等学府的点点滴滴,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与骄傲。
我与校报的缘分,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旅程,更是一份珍贵无比的记忆。 愿校报在未来的日子里越办越好,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骄傲与荣光。 我将不负挚友之托,继续勤奋写作,用文字书写生命的精彩与绚丽。
(文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