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通大学 - 《南通大学校报》

我的通大情缘

作者:□吕峰    
2024-12-16     浏览(60)     (0)

作者在南通师范专科学校求学后回到高中母校任教,见证了母校的发展,并攻读研究生。他作为一名辅导员见证了学校取得的巨大变化和喜人成绩,并深感人生最大的幸事。作者与通大的情缘越来越深。

1995年9月15日,经历高考战场的洗礼,我踏入了南通师范专科学校的校门。因为没能被当时心仪的大学录取,心中未免不是滋味。到了学校,感觉校园不大,似乎也不够气派。走进宿舍,发现同宿舍一共8个人,还是上下铺,宿舍中间两张木桌,桌面也是坑坑洼洼……我的心里灰蒙蒙的。然而,三年的求学时光彻底改变了我最初的想法。

三年里,我结识了众多良师:德高望重的徐锡祥院长和姚志勇书记、学养深厚的杭宝桐老师和刘仪华老师,亦师亦友的辅导员杨锋老师,还有在楚辞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周建忠老师。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令我折服,他们优秀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熏陶了我、浸润了我。我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也真正理解了这个世界为何会有“园丁”的存在。回首十几年的求学之路,恩师们依然兢兢业业地劳作在三尺讲台。当我想象自己的青春终将在一代代学生身上闪光,当我确信自己从此将是菁菁校园里一个飞舞不息的身影,当我坚定自己这一辈子都将投身于教育事业时,我终于明白,能在南通师范专科学校求学,真是人生中的大幸运!

毕业后,我便回到了高中母校任教。尽管已经离开大学母校,但我依然牵挂她的发展。1999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原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和南通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一所新的本科高等院校———南通师范学院,得知这一消息的我,兴奋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我的大学母校也以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2004年5月,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南通大学,母校的发展从此驶入了新的快车道,一路高歌猛进、激情飞扬。

在高中教育战线上奋斗了11年后,我攻读了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机缘巧合,我又回到了大学母校,开始了我人生新的征程。2012年8月,我满怀憧憬地再次跨进南通大学的大门,成为了一名专职学生工作者。主校区的高楼鳞次栉比,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站在南通大学的校门前,我百感交集。改革开放的春潮奔涌不息,母校也乘着强劲东风不断发展壮大。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在通大奋斗的日子,一晃又是12年。今年是南通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受益者、见证者、参与者,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学校取得的巨大变化和喜人成绩。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深感受到学校在实现立德树人中取得的累累硕果———党建工作佳绩迭出,科创竞赛捷报频传,文化育人成效凸显……一届又一届优秀学子从通大毕业,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于我而言,我也在这些学子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此吧。我的血脉中早已深深植入了通大基因,打下了通大烙印,而我和通大的情缘也越结越深。

20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20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20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20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腾,画卷刚刚展开,乐曲渐趋高潮,史诗还在续写。在“祈通中西,力求精进”通大校训精神的传承中,母校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