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装在套子里的个性
作者:文学院李欢
契诃夫用讽刺幽默的笔触成功塑造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也使我们明白了泯灭个性的可怕:缺少建设美好未来的激情,缺少全面健全的人格,也缺少生命的波澜壮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保持个性、彰显本色”,我认为其中的个性既非80后的另类,也不是90后的非主流,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是坚守本心、做最真实的自己。
然而,当今时代,我们的个性被装在套子里,装在套子里的个性再怎么发展也是一种畸形与病态。要想让个性正常发展,我们必须弄明白是谁给个性设了套。
首先,自我设套、作茧自缚,使个性发展丧失了主观能动性。第一,功利性太强使内心丧失了应有的平静和自然。个性发展是率性而为、随心所发,容不得掺半点杂质和污渍。把姿态放低些、眼光放远些、事情看淡些,追随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才能离做最真实的自己近一点。第二,惰性心理在作祟。个性发展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需要借鉴,更需要创新。惰性像安眠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甚至致命;惰性也像狗皮膏药,一旦贴上就很难揭下来。不要抱怨生不逢时、资质欠佳,相信勤能补拙;也不要让思想生锈,因为很难有一种药物将思想的锈完全清除;更不要让惰性妨碍你张扬个性。第三,盲目妥协也会束缚个性发展。不加思考地相信权威人士和传统经验,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个性就是在妥协与盲目中丧失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直面权威提出质疑,然后用行动证明我们的想法,不要担心错误会遭人嘲笑,其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思考本身就是一种突破,也是个性得以发展的前奏。我们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学会思辨,放飞梦想,张扬个性。赫胥黎说:“茫茫宇宙中,其实我们力所能及使它由坏变好的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自我。”突破自我设的套,实现个性的华丽蜕变方是可取之策。
其次,教育盲点,引导失误,使个性发展丧失了外在推动力。素质教育在摇旗呐喊蓬勃发展,而我们依然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大班制教学使老师无暇顾及学生个体的性格差异,灌输式教育方式使老师无暇顾及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学方法使老师忽略了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的程度,升学率这一硬性指标,像一把冰冷的剑用寒光鞭挞着学生的心灵……这无形给个性发展设了套,没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永远也培养不出有个性、有张力的学生。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设想我们的教育只是一个模板,学生是一块块等着塑造的泥巴,将泥巴往模子里一扣,出来的形状大同小异,这样的教育是毫无生命力的,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
有人说韩寒思想偏激,有人说李敖思想偏激,还有人说周立波思想偏激,诚然,这些思想偏激的人正是敢于讲真话的人,是桀骜不驯、个性张扬的人。个性的发展需要社会和时代的宽容,只要个性发展没有违背伦理道德,也没有触犯法律规范,宽容一点又何妨!
听,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依然鞭挞着世人的灵魂!看,个性发展的种子依然洒向塞北江南!请摘掉那些有意或无心设下的套子吧,让套中的个性重获自由!我相信,将来的世界,会因为个性的多样性而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