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构建和谐学院
作者:张华筠
反腐倡廉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策,发挥着正本清源、治标治本的决定性作用。高校是传播人类文明的知识殿堂。然而,我国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党政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成了腐败“毒瘤”的牺牲品,同时,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凸显。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快推进高校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从源头上建立起反腐堤坝,成为当前高校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人才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第一,要把握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紧紧围绕“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主题,开展好理想信念、基本道德、传统美德和法制意识教育,培养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理论水平较高的大学生。
第二,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廉政诚信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思想活跃,心理不成熟,所以他们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职业生涯指导等课程中,都要将职务犯罪预防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公共意识、法律意识、政治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间的关系,不断增强“修身起家”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了解国情的学生活动,充分利用先进典型对大学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了很多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展现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除此之外,还要应用当地、身边的榜样人物,让大学生感受到廉洁奉公的好氛围。
第四,反腐倡廉教育必须与制度和监督相结合。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教育要用制度来规范,用监督来落实;制度和监督要用教育来做基础。就学院而言,应根据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需要,着重抓好三项制度建设。首先要抓好党内生活制度。党内生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原则性,是对党员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形式。二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严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要不断完善检查考评制度,克服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使反腐倡廉教育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