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受过真正的松弛感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忙着学习,忙着上班,忙着deadline。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大家不约而同掏出手机,刷着网络上五花八门的网红照片:坐在水泥台阶上拿高脚杯喝红酒,背着名牌包在路边蹲着吃盒饭……精美的照片下赫然配着三个大字———松弛感。
作为网络流行语,“松弛感”一词最初来源于博主看到一家人出门旅行,因妈妈没登机行李被退回,但他们并没生气,从而引发对松弛的原生家庭的感慨。随着网络上激烈的讨论,松弛感这个词逐渐发生变化,网友们开始批判“用力过猛”,追求自己眼中的“松弛感”,进而出现了“松弛感”式的照片。
那么这些网红所带给我们的松弛感是真实的吗?照片下第一条热评给出的答复一针见血:“好紧绷的松弛感。”你所看到的精致妆容配上接地气的背景,是网红摆了好几个小时造型,跑几条街寻找合适的光线,甚至手上的食物会连续利用好几次,最终呈现出来的僵硬“松弛感”。自媒体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账号,谁的内容更具吸引力谁就更火。于是,一些打造精英人设的网红们,为博得更多关注,不时放出自己周游玩乐的照片,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多的报酬,字里行间透露着自己活得“精致”,过得“松弛”,给人一种不劳而获的假象。
松弛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追根溯源,历史上我国早就出现了松弛感。老子无为而为;庄子追求内心的宁静;苏轼三次遭贬,却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陶渊明沉醉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文人墨客的松弛,是超脱于当时物质层面的限制,达到精神层面的自由。而在飞速发展的现在,我们不得不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少年轻人以45度躺平的姿态面对所发生的事物,躺不平却又卷不动,松弛感似乎成为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奢侈品。
当代人的紧绷让我们更加羡慕网上所谓的松弛感,但松弛感不仅仅是几张照片所能概括的,那么究竟该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松弛感的人?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健儿潘展乐一举夺下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创造世界纪录,他受访时的放松姿态让网友频频赞叹其松弛感。但这名20岁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却只是回应:“吃饭、训练、治疗、按摩、休息,每天15000米雷打不动。”寥寥几句,道出了奥运冠军的放松来自于年复一年训练的底气。九层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风雨无阻的练习,成百上千次的起跳下水,最终才能在全球高手中脱颖而出,在奥运赛场上驰骋泳池。同样,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的盛李豪用最朴素的装备,为中国夺得金牌,但在受访时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奥运史上年龄最大的乒乓选手倪夏莲,61岁仍以轻松的姿态杀进32强,赢球她开心地转圈,输球也不气恼,这是她从7岁开始练习打球后整整54年的财富。
这些都足以证明松弛感并非人们天生就有,你所看到的冠军的松弛感,是他们经过日积月累的长期训练,肯吃苦、下功夫,待到一定时日,所有步骤技巧已经了然于胸,这时展现出的状态。因此上场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放松。当你足够有实力时,松弛感就是源于自身的那份自信。
换个角度来看,松弛感亦是由内而外生发出具有感染性的力量。数十年前或许身着汉服走在街上,会有很多人神色怪异,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文化传播,世界各地都有人学习书法、国画,穿着汉服唐装打卡景点,呈现出一种文化的松弛感。于国家而言,也是如此。百年之前,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经过千锤百炼,如今的美丽富饶早已不同往日,有了足够的底气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对话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
在当今时代,松弛感不是徒有其表的一张照片所能囊括下的。松弛感应该是熟能生巧后的自信外露,是日就月将后的得心应手,是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你当然可以说人生是旷野,但在抵达旷野之前,还有盘山公路、S型弯道。松弛感正是在一次次失败、努力、超越后,驾轻就熟地驶向远方。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羡慕网上摆出的“松弛感”,这仅是有意营造出来的假象。我们应做的是脚踏实地、步步稳健,在一次次大起大落后,获得的经验成果都将成为宝贵的积蓄,从而订购一份属于自己独特的自信与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