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北医药学院 - 《湖北医药学院报》

从『女硕士走失被找回』报道中剖析新闻媒体的责任

作者:■龚迎琪    
2024-12-24     浏览(41)     (0)

本文针对当今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的发展背景,分析了新闻媒体在报道山西女硕士走失事件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新闻媒体应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公平原则,并注重社会责任,构建健康和谐的舆论生态,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当今信息传播呈几何级数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类事件仿若被置于聚光灯下,瞬间便能成为舆论的焦点风暴。近期备受瞩目的“女硕士卜某走失被找回”事件无疑是极为典型的例证。最初,警方对该事件进行通报时,在尚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便贸然定性,使用“收留”这一正面词汇,引发网友质疑。而部分新闻媒体在没有全面了解分析事件真相的情况下片面报道争议事件,更让网民哗然。鉴于部分新闻媒体的这种失范操作,我们有必要深刻反思当今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仍应恪守的媒体责任。

今天,信息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再加上网络自媒体高度发达,对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可信度方面依然具有优势。因此,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传统媒体应该坚守应有的新闻专业主义,保持敏锐新闻嗅觉,充分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提高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山西女硕士事件的报道中,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新闻媒体未能客观清晰叙述事件,对受害者的经历模糊处理被质疑是为犯罪者开脱,网络舆论导向从该事件逐渐上升至忽视女性安全,甚至上升至男女对立。那么,新闻媒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新闻媒体应该对发布的消息进行把关。在确保真实与正确的情况下再对消息进行转载与分析,而并非挑选一句引起争议的话,不假思索地“大声朗读”,引起民众的愤怒并收获流量。要明白,新闻媒体是站在大众目光汇聚的尖塔之上,一味追求流量,激起民众的焦虑讨论,只会被难以控制的流量反噬,塔倒人散。

其次,新闻媒体需要全面客观报道事件。这要求新闻媒体从多渠道收集信息,避免单一来源造成的片面性。要充分核实相关未经证实的传闻或猜测,可以通过多角度切入、多人物访谈深入调查分析研究,通过报道各方声音、意见和观点,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了解事件。

再者,新闻媒体应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正所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闻媒体作为站在高处的瞭望者,既能看见事情的脉络,也能听见民众的呼喊,应该重视寻找重要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及其答案。若放任一个个问题发酵,只会消耗民众的耐心,丧失公信力。“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当权威的话语失去批判性和正义性,当社会中最嘹亮的声音都不敢指出错误发出疑问,那我们失去声音的同时,会失去更多难以挽回的东西。

当然,新闻媒体也应该及时纠正舆论方向,避免激起社会恐慌。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话题的上升难以避免。讨论的声量越大,问题的重心也将不再聚焦于事件本身。新闻媒体作为开启事件讨论的关键一环,应当及时调整舆论方向不偏离事件本身,同时坚定传达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

综上所述,新闻媒体唯有坚定不移地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公平原则,并注重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效能,构建起健康和谐的舆论生态,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