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一届田径运动会中,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简称数信学院)以387分的优异成绩,荣膺团体总分第一名,终结了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长达十年的冠军霸主地位。数信学院是如何实现这一辉煌成就的呢?学生记者就此采访了数信学院团学文体部负责人付玉涵及运动员郭雅彬,探寻其背后的秘密。
数信学院平日里便有着浓厚的运动氛围。郭雅彬,一名2023级的退伍军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起初我对篮球并不熟悉,但在朋友们的带动下,我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现在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相约打球。”她不仅热衷于篮球,还经常邀请朋友们一同跑步。数信学院设有专门的篮球队群,不仅面向专业队员开放,也欢迎所有对篮球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形成了一个基于共同爱好的社交平台,促进了运动习惯的养成。
运动对于郭雅彬而言,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放松。“每周我会跑步三次,打篮球也是我的常规活动。”郭雅彬如是说。而付玉涵则透露,他每周会打五次球,运动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数信学院不仅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运动,学院本身也积极策划各类体育赛事,如年度排球赛和篮球赛等。这些活动得到了教师们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
良好的运动习惯与浓厚的运动氛围为数信学院的团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此次运动会,数信学院特别组织了由资深运动员指导新手的训练模式,确保每位参赛者都能获得有效的指导。郭雅彬作为指导者之一,提到:“除了定期的集体训练,很多运动员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加练,大家都非常积极。”
付玉涵指出,从新生入学之初,他就开始与辅导员沟通,寻找具有运动天赋的新面孔。同时,他们提前一个多月联系了往届表现优异的运动员,动员他们再次参赛。通过“老带新”的训练方式,数信学院不仅提高了整体竞技水平,还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每一位报名的运动员都非常认真,几乎没有人请假。”付玉涵自豪地说。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正是数信学院能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最终,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数信学院凭借长期坚持的运动习惯、精心筹备的比赛策略以及积极向上的团队态度,成功夺得了本届运动会的团体总分冠军。郭雅彬还补充道,这样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样适用于学习,大家会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从而在学业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数信学院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努力与正确方法相结合的结果。正如那句古话所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数信学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