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卓宁,2021年9月入学,2022年3月入伍,服役于陆军某部,驻地北京。2024年3月退出现役,回到学校后转入师范教育学院。
在本届校运会中,她以14分36的成绩一举拿下了女子3公里第三名。
时光洗炼,年华铿锵
“在部队磨砺的这两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自信和勇气。”李卓宁在采访时说。部队的训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毅力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卓宁回忆道,第一次在部队进行战术训练时,高大的铁丝网让她心生退却,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之后,她尝试攀爬。虽说到最后右手被铁丝划破了一大块皮,但最后完整坚持下整场训练,极大增强了她的勇气。每一次的高强度训练,都是对士兵们勇气与信念的洗礼,让他们更加坚定无畏。
对于本届运动会她所参加的这项3公里项目,李卓宁表示,她在入伍前就参加过此项比赛。“上一次参加比赛感觉比较陌生的,多少有点恐惧。我们在部队里面经常跑3公里,慢慢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所以上一次参加和这一次参加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从和李卓宁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她谈到过往与现在时,语气的明显变化。显然,两年的军旅生活,让她磨砺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在现在,面对同样的挑战时做到从容不迫。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在被问及是否为这次运动会做一些刻意的训练时,李卓宁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挺喜欢运动。从高中开始,她就会每天去跑步,缓解学业带来的压力。“当时一开始去做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释放压力,坚持做这件事情之后,它就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尤其是在退伍之后。”李卓宁已经把运动当作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是两年军旅生涯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亦或是退伍之后依旧每天坚持跑步锻炼,都是构成她参加3公里比赛的底气。
在比赛开始的前一天,李卓宁发现自己到了生理期。生理期带来的不适为这场比赛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身体的疼痛需要依靠吃药才能缓解,尽管如此,她也没有产生要放弃比赛的念头。面对朋友的关心时,她笑着说,张雨霏在生理期也照样参加了奥运比赛。在完赛后与李卓宁的深入交谈中,她提到了两个词,一个是责任感,第二个则是集体意识。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在李卓宁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强烈的集体意识。“这个运动会它不是代表个人的,它是代表整个院的。他一开始要先经过院里的选拔,然后才参加校赛、在部队的时候也一样。”李卓宁如是说。在集体意识的引领下,李卓宁把团队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我们之前在的时候新兵连的时候,会紧急集合,他需要看最后一个人的时间,先弄好的人就要去帮别人,整个团队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才能算是最后的这个成绩。”她的集体意识在入伍的这两年当中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退伍之后,她也坚持把集体意识贯彻到生活中。
在观看李卓宁比赛的过程中,她所在的师范学院为她加油呐喊的声音响彻全场。“我跑的时候有感觉到观众席上有很多人在喊我的名字,我觉得我不是为我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有那么多人在给你加油,会觉得有一种责任在。”李卓宁解释。退伍军人的身份让同学们对她有所期待,她也不想辜负同学们的期待,强忍着身体的不适,顺利完赛。
兵心横槊天下行,盘马弯弓待命来。两年的军旅生涯,使她淬炼出强健的体魄与坚韧不拔的性格。历尽千帆,回到校园,此志不懈,她也积极参加学校的大小活动,继续发光发热,在运动场上留下青春的热血和拼搏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