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需要不同代际的学者、从业人员、青年学生接续奋斗,从技术、学理、历史等多维度形成多层次、梯队化的科学体系。
经济学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也肩负着同时进行现实评估和价值判断、回答实然问题和应然问题的双重责任。主流西方经济学强调给定条件下的最优化分析与经济变量之间的机械关系认识,有助于进行政策评估、回答实然问题,但需要使用大量复杂的数学分析并进行庞杂的数据处理,学科中应用的分析方法、技术技巧迭代速度快,数据处理过程也伴随着大数据的不断涌现和经济系统本身复杂性的指数式增长而变得越来越艰深。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时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学判断力。”在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判断指引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科通过主动走出与开放引进并举的方式,经过几代经济学人的共同努力,经济学的技术水平、分析方法与国际前沿接轨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海外归来和本土培养学者能够用更为有效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越来越大的现实价值和学理贡献。
专业化的学术研究呈现出表面上的“碎片化”特征,需要以更高价值理念引领从而共同拼凑为完整的学科图景和认识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范畴的历史性与阶级性,给回答经济中的价值判断、应然问题提供了更高准则和根本依据。但学习并掌握辩证法、体会更精深的经济概念自身的历史演变和发展逻辑,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难以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同时明确指出要“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青年学者和经济学刚入门的学生,虽然能够在掌握部分新技术方法上有一定优势,但对于经济社会中的重大理论、重大现实的把握,特别是中国自主的具体经济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存在与其年龄、经验相匹配的欠缺和不足。而经济现实、经济理论本身也在不断演进,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会随着我们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这一不足需要时间的沉淀去努力加以改善,需要青年不急于一时而以更长的人生周期去主动规划、深入学习,也需要社会各界资深人士加以引领指导并给予一定的成长时间和发展空间,以共同构建梯队衔接更为合理紧凑、人才结构更为层次化、组织形式更为有机严密的中国经济学自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作为青年经济学者,秉持立足本国实际开门搞研究的科学理念尤其重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特别是对于本土自主培养的青年经济学者而言,我们既需要扎实学习前沿方法技术,也需要更深入认识中国本土经济现实,主动向更为资深的前辈学人和相关人士请教学习,以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建设,不断地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学自主体系构建作出我们的贡献。
(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