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线地铁最中间的一站,开到东西两头的终点站都正好需要30分钟,那也是离我家最近的地铁站,家里人出行基本都要靠它。
有一次出站,妈妈对我念旧:“你小时候啊,每次下地铁,都要对着列车挥挥手,说:‘小火车再见!’你和13号线感情真好。”那时的我只为童年的纯真感到有些尴尬,不过日后想来,在我长大的日子里,13号线的确承载了不少记忆,尤其是初中那三年。
小升初我考上了城里的初中,学校离家远,需得每天坐地铁上下学,上车后需向东坐到13号线终点站。而在那之前的出行,父母带着我基本上都是往西边坐,第一次去学校,我对一路上的站名感到非常陌生。
早秋的清晨,天色灰蒙蒙的,柏油路被晨雾浸得一片潮湿。6点多钟的地铁站外,行人还很少,庞大的钢筋水泥建筑物显出几分惨淡。那是初中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约好了从这里一起出发。围在一起等人时,我忽然发现,大家今天都换上了秋季校服长裤,只有我还穿着校服短裤,露着半截腿。顾不上感觉是不是冷,我先暗自为自己的怪异感到忐忑。正局促着,我看到曾经的小学同学,也跟着他爸爸来坐地铁上学。这偶遇发生得猝不及防,我只来得及微微招了招手,他们就急匆匆地进站了。但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小学同学穿的也是长裤。后面的记忆就很模糊了,但第二天我一定会换上长裤吧。
初中三年正青涩,13号线可是见证了不少我的 “糗事”。初三那年夏日,下午3、4点钟天就全黑了,坐在教室里我们感到非常稀奇。放学了,我照常往地铁站走,看着黑沉沉的天空,也知道估计快要下雨,略微加快了步伐。只是没走几步,雨就下起来了,那么大的一场雨。震耳欲聋的雷声,瓢泼的雨幕,全世界仿佛只剩下这雨,雨伞早已无力招架。十字路口地势低洼,积水颇深,一辆公交车开过,暗黄色的水如潮水般漫开。鞋全泡在水里,我却还颇具幽默精神地想:“这里好像黄河。”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地铁站,只有头和上半身是干燥的,我就这般形容狼狈地上了地铁。轰隆隆地开到下一站,是地上路段,见窗外蓝天白云,雨已是停了。而我的裤腿和书包,却还在滴滴答答地流水。那是我第一次淋那样透彻的雨,雨水在我的书本和内心上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日后,虽有了常识,但我仍愿意傻里傻气地在下大雨时出门,去感受自然的洗涤与冲刷。
深冬清晨的地铁内,光线明亮温暖,窗外却一片漆黑。站在车厢中间,身形可以清清楚楚地映在窗玻璃上。但我并不是在看自己的影子。13号线有两站地离得特别远,中间是一片很荒凉的地带,几乎没有高楼大厦,冬天清晨经过那里时,可以看到天边霞光由深沉黯淡变得光芒万丈。
初中毕业后我便不用再早晚坐地铁奔波,但每每坐13号线,总会下意识地留意,有没有那熟悉的校服,我曾是和很多人一起坐这条线的。可某一天,坐在地铁上,我突然觉得有点古怪和陌生,仔细一想,原来是列车的播音换了。
13号线地铁就要拆分重建了,社区网上时时推送着工程进展。那么,13号线再见,我们都要向远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