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报》

打破沉默,独立思考

—读《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作者:□计算机学院物联网  24-2  董隆基    
2024-12-31     浏览(330)     (0)

文章讲述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强调了独立思考、勇敢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尊重个体思想与情感自由的重要性。文章呼吁人们保持清醒头脑与独立人格,勇于质疑、探索,并成为勇敢的人。


最初被《沉默的大多数》吸引,是因为想探究自己是否也身处那沉默的群体之中。读完这部作品,内心波澜难平。它似一把手术刀,精准剖析社会肌理,将那些日常被隐匿和忽视的真相一一呈现,也让我对“沉默”与“言说”有了更为深刻的思索。

王小波以他独树一帜且饱含幽默的笔触,描绘出特殊时代人们的生存境遇。他笔下沉默的大多数,绝非生来就选择沉默,更不是身处思想的荒芜之地。正如他所说:“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许多人是迫于外界压力、囿于环境限制,才无奈选择沉默。这情形在现实生活中亦不鲜见,在某些特殊情境下,人们因害怕招致异样目光或不必要的麻烦,而将内心真实想法深埋心底。如此一来,你、我、他,皆可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而这种沉默现象的背后,实则是社会和个人对个性的禁锢,它仿若思想的囚牢使鲜活个体在无声中渐渐磨平棱角、失去锋芒。

书中着重强调了独立思考的价值与意义。置身群体洪流,要保持清醒头脑与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绝非易事。王小波凭借自身经历与感悟,积极鼓励、大力倡导读者勇于质疑、敢于探索,切不可盲目接纳既定观念与规则。他曾提到:“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而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唯有历经独立思考,方能认知真实世界,找到自身的价值与信仰。

对于知识分子的责任,书中亦有独到见解。知识分子应是社会理性的发声者,而非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者。王小波以自身经历批判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虚伪与怯懦。他站在批判与自省的立场,呼吁真正的知识分子坚守理性与良知,以知识为有力武器,疗救社会弊病,为那些被压抑的思想和沉默的群体仗义执言。

书中对人性也不乏诸多深刻洞见。如他所言:“人存在自欺性,会在无力改变痛苦时,将其视为快乐,甚至认为吃苦、虚掷年华是崇高的,借此自我安慰。”这深刻揭示了社会文化、传统观念及各类社会现象对人性的塑造与束缚,表明不合理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人性压抑、扭曲乃至反转。不过,人性在社会现实面前会呈现出不同表现与抉择。面对不合理社会现象,有人沉默,沦为沉默的大多数;有人则勇敢表达与抗争。让我们努力成为勇敢的人吧,毕竟“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书中也强调了尊重个体思想与情感自由的重要性,我尤为欣赏他所说的:“我认为,一个人快乐或悲伤,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乐,同情他的悲伤,却不可以命令他怎样怎样,因为这是违背人类的天性。”

我们不应再做沉默的附庸,每个人都被赋予发声的权利。无论是社会积弊,还是人间美好,都值得我们去表达、去歌颂。它不只是一本书,更是对历史、思想、人性的珍贵记录与深刻反思。我们应时刻审视自我,是否在不经意间成为沉默一员,是否始终坚守独立、追寻真理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