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新征程

2024-12-31     浏览(33)     (0)

兰理大要实现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的最高发展定位,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聚焦重点领域,锚定关键节点,凸显改革锐度,保证改革成色。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计划等,补链强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是党和政府给予我校的最高发展定位,也是一代又一代兰理工人长期奋斗的梦想。这个梦想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实现,需要伤筋动骨的自我革命、需要脱胎换骨的精神状态、需要强筋壮骨的志气、底气和勇气。我们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转型升级、换道超车的强大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坚持立破并举,先立后破;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促进制度架构、组织方式、评价体系多领域协同变革,着力破解堵点、难点。既解决体制机制与流程错位的问题,也解决多个发展要素深度融合的问题,既要写好实践续篇,更要写好奋斗新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重点领域,锚定关键节点,凸显改革锐度,保证改革成色。

(一)聚焦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系统优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主干的思政课程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思政课程体系,把握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着力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引领力;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学基本要素,纳入课程评价,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会贯通,建设100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通的育人机制,塑造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和育人生态,引领青年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推进“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突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深化人才培养全链改革,着力提高人才竞争力。采取刚性措施,催动传统专业改造升级,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和师资团队,持续扩容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着手构建面向未来的专业、课程新体系,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布局新专业,推进理工融合、工工贯通;重构学生专业素养评价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奋发成才;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计划,试点开办“1+3”协同模式荣誉学院、红柳精英学院;稳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年招生量增加到3500人左右,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达到1:2;试点推行本硕博贯通培养;优化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方案,促进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紧密结合,引导两类研究生分层发展;强化科教融汇,将前沿科技成果融入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等人才培养环节,用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扩大联合培养基地,落实双导师制度,实现校内导师1600人以上、企业导师1200人以上,建成联合培养基地60个左右,研究生对学校科研的贡献率稳步上升;全面推广教育数智化成果,持续扩大数智化教育教学资源供给,厚植数智素养。

实施“五育并举”补链强链工程。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系,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进美育浸润行动,实施劳动教育养成计划,完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设施、平台,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心理发展凝心计划,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新体系;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压紧压实学院第一责任,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