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报》

半冷半暖之间

作者:中文2103班刘瑶慈    
2024-12-25     浏览(55)     (0)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人缺少对人间烟火的感知,独自在冷暖交织的四月夜晚漂流,感慨人和物的变化无常。当身处静态空间时,意识到时间的错位和记忆的深远时差。作者也提到了一些无法被其他人理解的无奈和感伤。

“你缺乏对人间烟火的感知。”“也许吧,所以对此也没有需求。”透明对白沉到只剩枯梗的荷花池里,游荡的人们顶着黑白格漫画里的对话气泡,气泡线条分明。当然是想象。现实情况是,我面对着满池荷叶的枯梗,闻着夏天烧毁在秋天的痕迹。没有路灯,视觉的主导性弱化,耳朵被耳机占据,嗅觉浮出来。

气味没有形状,所以要借其它经验勾勒它。我收集过很多描述香水的语言,还有成分的名字,名词有时候看起来像经验。但我还是无法把气味具象化,比如此刻,我把夜晚满池枯梗的干涩味道,作为“寒冷”的具象,或者在回忆那两年的时候,把“雨夜、小火锅、平安夜”作为“热闹”的具象。

冬天坐在室内的窗边,隔着两个人中间升腾的热气说话,从路人的脸上看见寒冷。穿过好几条街,一刻不停地疯狂讲话到吸不上气,直到碰到大大的圣诞树。在凌晨两点的马路、校园和桥游荡,外放歌曲,要大声讲话才能听到彼此。颜色和街景都深刻,圣诞树明明是暂时的装置,却在路人们的相片里恒长留影。年少轻狂原来是这样的画面,不是热腾腾的人,却可以只活在当下里,想不到往后总是太有距离太淡太克制的当下里。

但冬天的暖总看起来摇摇欲坠,因为靠近彼此御寒的生物,总还是能感到寒冷、看见黑暗。脆弱的任何一秒,这两者都又强烈起来。但脆弱和强烈,又让记忆的层次变得丰富,像眼睛流淌的霓虹灯影。

此时此刻,近处的医院亮着红色招牌和白色窗格,远处的焰火声音淡到有一种透明质感,一切都是静态的。

也许这种静态是因为,不处于任何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中。只有想到记忆里,冬天的食物、路灯和人的陪伴,才能穿过周身冷清、距离感的重重泡沫,短暂地被人间烟火的熨帖包围。除了想到“火锅”能想到旧城里的人以外,想到任何食物,都没有和人有关的记忆,这就是“缺乏对人间烟火的感知”的具体含义,或许也是“寒冷”的气味。

我处在两个时空中间,处在半冷半暖之间,想到有人同路,有人生活,忽然明白一种错位、一种时差的存在。因为只有在此刻,才会明白当时对方所说的话。关于除却有人在的时刻以外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关于捡尽秋叶,也不会有相同的另一片。明白这些话原来是隐喻的曝光时长,从人心抵达人心的时差,原来这样久。但总有人只愿意留恋,却不擅长解码的,那就让这个人在半冷半暖之间坐一会。四月的夜晚也是半冷半暖之间,四月我也总在夜晚漂流。

四月,到了夜晚才会释放出来的香味,在暮色中才可以被闻到。但是看不到它的样子,它也许是一种植物,是一种木头。让人想到夜来香这个词。香味在风里流动,和风一样无限贴近,只能穿过我。这是我的无奈,只有流动时才能和它以逝去的姿态拥抱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