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报》

通往自由之路,经由花神

作者:汉语言2401班林婧滢    
2024-12-25     浏览(82)     (0)

文章描述了上塘河畔的咖啡馆,通过咖啡和萨特的思想,表达了人生的自由和选择,同时也揭示了生活中的荒诞和无限可能性。文章中提到,咖啡馆的氛围与沉思者的思绪相契合,人们在这里反思生活和自由选择。同时,文章也强调了生命的孤独和自由选择的沉重。在滨水剧场眺望河流,咖啡馆成为了一个静谧的时刻,让人们在这个时刻肆意绽放。

千里水路通,见证古今流。悠悠上塘河,碧波荡漾,穿过浙工大的朝晖校区,潺潺流水,流过红白相间的小楼,携来燕草绿枝、翠林细柳。那红白一体的小楼,静谧又温柔。柔和的暖黄灯光,引你缓缓坐下,品一杯香醇的咖啡,浓郁顺滑、苦甜参半,使味蕾和着微风悠扬。在咖啡的深邃香气中,时间似乎悄然流逝,仿佛每一滴液体都是对过去的轻描淡写。

但 杯中 咖 啡的 浓 烈与 苦涩,让这似水年华中所有的矛盾、荒诞与自由都凝成幻梦与呓语,倒映在亘古的运河里。这一刻,你打破时空的纬度,横跨岁月的隔膜,走进了那座通往自由之路的花神咖啡馆,也走进了属于萨特的天地。

午后阳光慵懒地探着头,裹着焦糖味的咖啡将心灵都酿得滚烫。而那位其貌不扬的哲人正在默默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大厦。谁又能想到,这家咖啡馆娴雅的氛围正好契合了那位沉思者广袤的心,使他的思绪无法收敛,让他的笔耕无法叫停。四年光阴荏苒,《存在与虚无》应运而生,使20世纪的哲学界都为之震颤。透过这杯咖啡的香气,你不仅品味了生活的味道,又一次品味了生命的哲学。再一次翻看它,你还是感慨于那句“存在先于本质”。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有某种预设的意义或本质,而是通过选择、行动以及与世界的关系来定义自己。当你端起杯子,感受到液体的温度,你便意识到,时间也在这个小小的瞬间流逝,而你,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被重塑。

吹徐徐的风,看卷舒的云,听隔着几代潮水的稀疏零落的凡尘鲜红热闹,你追忆了一百多年前虚无的困境,为荒原般的大地,地狱状的世界感到徒劳迷惘;但你又重温了那一段花神馆里通往自由的路,为人类无限的可能性、改变世界的潜能感到深深的触动。

在静谧的上塘河畔,西风裹着深秋的微凉,随着咖啡的温度逐渐升高,香气扑鼻而来,一种宁静的力量油然而生。萨特的思想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是我们自由意志的体现。每一杯咖啡、每一次深思,都是我们选择的一个瞬间。“这是一种自由而轻盈的体验。”但这种轻盈的自由又是孤独而沉重的,因为你必须独自承担你所有的选择,独自承担自己的生命,你是自己“生命的孤证”,这便成了“生命无法承受之轻”。

就如同《恶心》中的主人公罗肯特一般,初读萨特,你也曾无法适应这世界永无止境的荒诞感,无法逃避对自己存在的深刻质疑。正如他所说:“我们无法逃避自由,自由便成为了沉重的负担。”因为即使在这种最平凡的瞬间,我们也面临着选择的重担: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是深刻反思、直面虚无?

我想这和近当代席卷我们生活的躺平主义思潮不谋而合,它们其实早已被宏大而又深刻的历史所影响,我们理解窥探世界所仰仗的工具,实际上也早已被前人无数次的伦理选择所塑造。重游这一段自由之路,为的不是沉溺于先贤的智慧,而是寻找自己生活的答案。

“人是徒劳的激情,人注定孤独,但那又如何?”我们看清真相,却仍然选择继续战斗。虚无就是人生存的病痛,但我们能带着病痛去追逐希望。

真正醇香浓郁的,并不是咖啡,而是我们滚烫的人生。在滨水剧场眺望河流,与运河流淌的韵律呼应,追忆似水年华,它让这个静谧的时刻,在午后的阳光下,肆意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