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南学院 - 《湘南学院报》

湘南学院非学历湘南学院非学历
继续教育培训 “二三四”管理模式探析

作者:□邓建安  曾 强    
2024-12-15     (0)

湘南学院实施“二三四”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模式,通过建设两支队伍、建立三个机制、抓住四个环节,增强了培训实力、形成了培训合力、创造了培训活力,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绩与效果。学校通过领导带头、双线并行、沟通协调和成果转化等方式,确保了国培实施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调动了培训专家和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湘南学院自2012年承担“国培计划”任务以来,相继承办“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项目230多项,培训在岗教师24000余人,培训税务、银行、司法、工会、烟草、乡村医师等行业业务骨干7000余人,初步形成了教师培训、行业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相互支撑、相互搭台的多渠道非学历教育培训体系,先后获认定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影子实践先进单位”“湖南省首批学科教师培训基地”“郴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郴州市中小学校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基地”“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青年骨干教师校长实践基地”“湖南省放射卫生培训基地”。

如何立足本校更精准、有效实施国培?如何加强国培实施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确保项目实施有效运行?如何争取市教育局与县(市)区教育局、中小学培训基地对学校培训工作的支持?如何调动培训专家和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实践中,学校围绕上述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与反思,提出了“全员培训、精准培训、特色培训、质量培训”的工作要求和做“有价值、有情怀、有温度培训”的工作理念,提炼出了“二三四”管理模式,即建设两支队伍、建立三个机制、抓好四个环节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管理模式,使学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增强了实力、形成了合力、创造了活力,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绩与效果。

一、建设两支队伍,增强培训实力

(一)建设好项目管理团队

学校建立了由项目顾问、项目总负责人、项目首席专家、项目联络员、班主任、后勤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各项目配备一名项目首席专家和两名班主任(学习班主任、生活班主任)。项目首席专家必须由具有高级职称、相关学科背景、一定培训经历、较高学术水平的校内外专家担任。

(二)建设好培训专家团队

精良的培训专家团队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采取内外结合、资源共享的方式,建立健全了由“国培”专家、高校专家、一线优秀教研员和教师、优秀学员、网络研修专家组成的“五位一体”专家数据库。

二、建立三个机制,形成培训合力

(一)建立校内“三位一体”协同机制

根据“一统二分”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即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相关院系处室统分结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为确保机制有效运行,做到了“三保障、二监督、一带头”。

1.三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政策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顾问,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和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国培”“省培”“市培”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由继续教育学院主管,相关院系承办,部门协调配合。

二是制度保障。学校相继出台了《湘南学院“国培计划”培训管理暂行办法》《湘南学院“国培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湘南学院“国培计划”项目管理职责条例》《湘南学院培训课酬标准实施细则(试行)》《湘南学院培训安全管理条例》等5个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培训管理制度体系。

三是政策保障。出台奖励政策,学校鼓励各培训学科培养、培训、服务一体化,积极开展培训成果应用和宣传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培训方面的论文或出版专著,参照学校科研奖励办法执行奖励;在省教育厅组织的项目绩效考核中成绩排名前10%的奖励2000元/项,考核成绩排名前20%的奖励1000元/项。出台国培课时折算成本科教学工作量与评职称加分政策,其中规定:国培项目课包括集中培训授课与网络研修指导学时可根据实际课时量折算成教学工作量,授课专家出具培训课表与授课证明或网络研修指导学时证明,便可在学校教务处与人事处核算教学工作量。同时,在职称评定教育教学考核环节中,国培课时可作为超工作量进行加分。

2.二监督:履职监督、经费监督

一是履职监督。学校实施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明确了项目首席专家的职责与权力,对项目首席专家实施“一岗双责”制管理。

二是经费监督。学校财务、审计、纪委定期对国培专项经费进行审计监督,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合理使用。

3.一带头:领导带头

首先是校领导带头参与国培。校领导亲自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和培训专家,并多次荣获“优秀培训者”荣誉称号;其次是承办院系或具有学科背景的部门负责人带头担任首席专家。事实证明,领导带头参与国培工作,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培训团队的打造。

(二)建立“双线并行”协同机制

积极探索双线并行运营模式,即在现有校外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点开通非学历培训业务(比如贵州教学点),在省内外重点区域建设培训事业部。

(三)搭建校外“三位一体”沟通机制

根据“服务地方,主动对接”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即学校——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培训机构)信息畅通、无缝对接、形成合力。为确保机制有效运行,做到了“主动四对接”。

一是主动对接市教育局,争取省市联合立项项目和“市培计划”项目花落我校。主动联合市教育局共同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与训后跟踪等工作;主动承担“市培计划”项目,鼓励我校培训专家积极加入郴州市教师培训队伍行列;主动邀请市教育局领导参加“国培计划”项目开班典礼和结业典礼,积极争取成为郴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和郴州市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基地。

二是主动对接项目县,确保培训精准实施。培训项目实施前,项目首席专家事先与项目县进行沟通,虚心听取项目县的意见,并根据项目培训目的与要求拟出项目实施方案,交省国培办、市教育局与县教育局审核后方可实施。

三是主动对接省外高校和培训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做好省外异地培训工作,学校主动对接省外高校、培训机构,通过签订委托培训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与权力,确保培训顺利完成。

四是主动对接优质中小学校,落实培训项目考察实践基地。依托地方教育资源,主动对接优质中小学校,建立相对固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小学校培训考察实践基地。

三、抓住四个环节,创造培训活力

(一)抓住项目需求调研环节

每年3-4月份,郴州市教育局和我校共同组队分别深入到郴州市11个县(市)区开展项目需求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教师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为培训课程设置与培训管理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抓住课程方案制定环节

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学校要求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国培课标,也要凸显自主特色,更要贴近学员实际需求。课程设置中有机融合了团队建设、专家引领、小组讨论、参与体验、案例研讨、实地观摩、学员反思等关键组成部分。

(三)抓住项目实施培训环节

一是注重精细化。制定了项目实施流程,按照以下程序:项目需求调研→制定实施方案→拟定开班通知→建立学员QQ群→制定学员手册→联系授课专家→布置培训现场(含学员座位牌)→组织学员报到→严格学员考勤(要求学员亲自签到,不能代签)→开班典礼→破冰活动→全程录像、摄像→组织学员听课与反思→结业典礼→项目总结→训后跟踪,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二是注重人性化。通过短信或微信温馨提醒专家行程安排、天气情况;在培训教室里配备饮用水、茶叶、日常药品等生活用品;关心与关爱培训期间生病或受伤的学员;组织篮球赛、排球赛、登山活动、看电影、茶话会、文艺晚会、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考察等系列班级文化娱乐活动等。

三是注重特色化。坚持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以特色促培训的培训理念。创新各种学习方式,如立足地方红色资源、创新培训思政内容;打造班级文化,如通过购置文化衬衫,设置班徽、班歌等方式开展团队文化建设等。

四是注重成果化。首先用“心”做学员专业发展的陪伴者。培训期间,鼓励学员积极展示;培训结束,激励学员撰写心得体会、小论文等培训成果并予以评选和汇编,由学校单独或联合市教育局发放荣誉证书。做到学员展示给奖励,成果评比发奖状,汇编成果可视化。其次用“爱”做以“学”为中心共同体的营造者。培训中通过融入红色文化、素质拓展等活动,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培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员学习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再次用“实”做现场考评促成果转化的推动者。培训结束时,要求每位学员通过PPT现场汇报学习成果(5-8分钟),安排专家进行现场点评,考核通过的方能颁发结业证书,从而倒逼学员进行成果转化。

(四)抓住项目总结与训后跟踪环节

项目结束后,一方面召集首席专家专题研究如何撰写好自评报告,通过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争取高质量地完成每一项自评报告;另一方面通过学员QQ群、微信群、网络学习平台、专家下校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指导,积极搭建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参训学员“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业成长之路的长效研修机制,做到了训后不失联、服务不脱钩、持续发力促成长。

“二三四”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模式是学校多年来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切实有效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不仅确保了学校国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积淀了培训经验与培训成果,带动了其它如“市培”、行业培训等的蓬勃发展,充分发挥了学校服务地方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