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运动的必要性,休息日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晚餐后在马路边畅快夜跑,看着运动APP上达成的各种成就,心满意足的截图回家,殊不知危险也可能在悄然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这个听起来颇为专业的医学术语,其实是一种与运动息息相关的疾病。
31岁的摩洛哥小伙小萨是一位健身爱好者,一直对自己的身材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平时每天运动量都很大。
日前,他飞来中国旅游和购物,在回国前,候机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剧烈的恶心呕吐,并伴有全身乏力、高热、腹泻,甚至一度出现昏迷症状,机场120赶紧将他送到我院急诊科抢救。
到达医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提示小萨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均大于实验室能测出的最大值,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还出现了酸中毒、低血糖、凝血功能严重紊乱的情况。结合小萨的病史,考虑可能出现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立即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病程中,小萨的肝肾功能持续恶化,还出现了无尿的情况。经过补液、血液净化、护肝、护胃、抗氧化和碱化尿液等一系列治疗后,小萨的病情逐渐好转,顺利度过危险期,并转回摩洛哥当地医院继续后续治疗。在回国之前,小萨还主动要求和悉心照护他10来天的医护人员和护工阿姨一起合影。因为他不会说中文和英语,便委托他摩洛哥的朋友小马在朋友圈发文感谢。
让这个非洲小伙在综合ICU呆了好几天导致他肝、肾功能等急剧恶化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到底是什么呢?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Syndrome),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溶解。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身体内的横纹肌(主要是骨骼肌)发生了损伤,使得肌细胞破裂,导致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大量泄漏到细胞外液以及血液循环之中,进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拆开来看,首先是横纹肌,因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而得名。根据所在位置和结构的不同,又分为骨骼肌和心肌两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通常发生在与我们的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上。心肌出现类似横纹肌溶解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是在极为严重的心肌损伤基础上发生,临床上通常不将其归为典型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范畴。
骨骼肌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骨骼表面,例如我们熟知的肱二头肌、胸大肌、背阔肌等都是典型的骨骼肌。骨骼肌除了受神经支配外,还受我们的意识控制,完成我们想要做的随意运动,所以也叫做随意肌。比如行走、跑步、举起重物等动作都需要骨骼肌来实现。而且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但容易疲劳,经过休息后可恢复功能继续工作。
什么原因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呢?
●运动因素。过度运动是常见的“导火索”。例如没有经过正确热身,就进行剧烈的运动;或者长时间进行大量的深蹲、俯卧撑等力量训练,而且不注意休息和水分补充,肌肉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下,就容易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挤压与创伤。严重的挤压伤也是重要病因之一。比如在地震、房屋倒塌等灾害事故中,身体被重物长时间挤压;或者在激烈的运动碰撞、车祸等意外中,肢体遭受严重的挤压或创伤,都可能使横纹肌受损,从而诱发该病。另外,当醉酒后倒头就睡,长时间不正常的肌肉受压,也要警惕横纹肌损伤。
●药物“陷阱”。某些药物也可能暗藏风险。比如部分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也与该病有一定关联。
●毒物侵袭。蛇毒、蜂毒等毒物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像“破坏分子”一样,对横纹肌发起攻击,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
●感染因素、代谢失调等。严重的病毒、细菌感染也不容忽视。当身体遭受感染时,免疫系统与病原体展开“战斗”,在这个过程中,横纹肌可能会受到波及,进而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而像电解质不平衡、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哪些症状表现?
●肌肉症状:患病后,肌肉往往会发出“抗议”。通常会感到肌肉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全身性的,而且常常伴有肌肉无力感。
●尿液变化:肾脏也会成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受害者”之一。大量泄漏到血液中的肌红蛋白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就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发生显著变化,从正常的淡黄色变为浓茶色甚至酱油色。同时,还可能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
●全身症状:除了肌肉和肾脏的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全身乏力、心跳加快、恶心、呕吐、腹痛等全身症状。例如,钾离子大量泄漏到血液中,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补液治疗、碱化尿液等治疗。当病情比较严重时,及时的血液净化可以帮助身体排泄出毒素和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平衡。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 陈昊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