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微创治疗,促进神经康复
神经介入,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为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公,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
上海九院神经内科在刘建仁主任的带领下,成立了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团队,目前能顺利开展各种神经介人微创手术。其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取栓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脑膜中动脉栓塞术、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三叉神经半月节球赛压迫术等。
急性脑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被称为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血管急性闭塞造成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它不仅可能导致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痴呆等症状,如果是大血管闭塞,还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是导致老年人致残致死率第一的疾病。
急性脑卒中在发病早期的治疗方式句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动脉取栓,而动脉取栓是最为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式。它是指使用微创介人技术,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等部位进行穿刺,借助取栓文架、抽吸导管、球赛等材料,将闭塞部位的血栓取出,以最快的速度开通闭塞的脑血管,恢复脑血流,以挽救处于缺血过程的脑组织和脑细胞。我科在脑卒中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上海市最早开展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治疗的医院之一,年均急诊手术量位于上海市前列。同时我们还开展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等,联合药物治疗,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另外我们在介入手术方式上,积极推进经桡动脉远端桡动脉途径入路,进一步增加了患书手术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卧床时间,实现真正的“微创”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微创治疗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长在脑壳里的“不定时炸弹”是颅内血管壁局部的异常扩张膨隆,若动脉瘤压迫到周围邻近的脑组织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其最大的危险就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其致死致残率极高,其中首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35%,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则高达60-80%。而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动脉瘤夹闭术)存在高风险、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多等多种弊端。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大部分颅内动脉治疗的首选。
动脉瘤的微创治疗技术优势在于:D微创性,介入治疗不需要进行开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②安全性较高,减少了颅内感染、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在脑血管造影的辅助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③适用范围广,尤其是那些手术风险较高的动脉瘤,例如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等部位的动脉瘤;④有效性,介入栓塞手术可以准确填入动脉瘤内,封闭动脉瘤,防止其破裂出血,疗效显著。且对于手术后复发的患者,还可以再次进行介入治疗。
针对符合手术指征的颅内动脉瘤,我科能根据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特征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介入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等。目前,我科已顺利实施多例复杂的动脉瘤手术治疗:包括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分又部动脉瘤、椎动脉梭形动脉瘤等,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术后恢复可。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既往认为由外伤导致脑挫裂伤引起,硬膜下的血肿逐渐扩大,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传统治疗方式主要有外科的开颅手术、钻孔引流术、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因能够即时减压、解除占位效应和减轻症状的优点,是以往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外科开颅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因为病情复发需要再次手术。
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一种新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它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鞘,微导管到达脑膜中动脉后,使用栓塞材料阻断血肿新生膜的血液供应,使血肿停止持续增加并促进血肿的吸收,是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提出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案,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势。我科前已常规开展局麻下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介入治疗,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症状很快缓解、消失,血肿体积不再增加,一般2-3月可以部分或者完全吸收,目前复发率为0%。
三叉神经痛的球囊微创治疗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表现为单侧面部的发作性、电击样剧痛,在洗脸、刷牙、吃饭,甚至是说话时都有可能诱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改善生活质量,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伽马刀治疗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通常可以考虑,包括: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等手术方式。
近20年来,经皮球赛压迫术已得到来世界各地多个医疗中心的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成为治疗三又神经痛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相较于开颅手术,经皮球囊压迫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复发率低等多种优势,适用于基础疾病多、高龄、恐惧开颅手术和微血管减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其主要的手术过程是:在DSA机透视引导下,将球赛套管针经皮肤穿刺至卵圆孔,从穿刺针内置入球赛导管到Mecke1腔,向导管内注射造影剂,使导管尖端的球赛在Meckel腔内充盈,压迫三又神经半月节及神经根,损伤传导痛觉的神经,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穿刺针没有进入颅内,皮肤没有切口,不用开颅,术后无创口和疤痕。
慢性偏头痛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主要是反复发作性头痛,部分患者发作频率很高,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是常见的致残性疾病。部分患者每月发作15天以上,而且维持3月以上,就是慢性偏头痛,对患者的造成的伤害更加严重,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偏头痛目前主要采用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包括肉毒素治疗,但是都是临时缓解症状。对于药物等难治性药物目前新的研究发现脑膜中动脉的微创介人栓塞可以治疗慢性偏头痛,而且可能具有根治的效果。
脑膜中动脉栓塞可以在局麻下通过手腕或者大腿根部微创穿刺动脉即可完成,无明显疼痛,安全性好,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极少;脑膜中动脉的微创栓塞也已经成为欧美等国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线方法。
总之,慢性偏头痛微创介入治疗的优点:微创、一般不需全麻、并发症极少、住院时间短(1~2天)。
点将台
九院神内科主任刘建仁教授
刘建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学专长:脑卒中、脑梗死、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的诊治;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和介入再通治疗;颈动脉狭窄、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PBC球囊压迫介入治疗;肉毒素治疗等。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南部) 周四下午(北部)
特需门诊:周六上午( 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