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建科于1985年,目前拥有南北两个病区(黄浦院区和宝山院区),核定床位74张,南北院区均开设全天候的神经内科急诊,年门急诊量超过15万。共有医生30名,其中高级职称10名,拥有博士学历者约80%,多人赴美国哈佛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德国基尔大学等国外知名学术中心研修,现有博士生导师1位,硕士生导师5位。科室为中国卒中学会最高等级的综合卒中中心,中国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宝山院区是宝山区神经内科质控中心、学组组长单位以及宝山区脑卒中中心,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及实习基地。科室为医院重点学科,已建立了以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癫痫、眩晕等为重点亚专业方向。开展脑血管病的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诊疗,在急性脑梗死取栓、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颅内动脉瘤的微创栓塞治疗上取得长足发展,年溶栓和介入手术量跻身全市前列科室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0余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生6位,硕士生10余位。
多组学联公实现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治,远离血管性痴呆
脑小血管病(CSVD)是因各种原因影响脑内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目前认为高龄和高血压为CSVD的重要危险因素,磁共振常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白质病变、多发微出血和脑姜缩作为目前CSVD的诊断标准,其临床表现多样,如出现反复卒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类似于帕金森病的步态障碍很可能为CSVD所致。其中,老年人群中相当一部分头晕、头痛失眠和焦虑也可能与CSVD有关。CSVD占痴朵总人数的45%,其中25%的缺血性中风和绝大多数出血性中风均与CSVD有关。CSVD多隐起病,逐步进展,兼有血管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如不加以重视,则会发展为明显的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它是“小病灶”,却是“大问题”。然而,目前CSVD的诊治远未及大血管性卒中,以及人们熟知的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究其原因,CSVD异质性强病因多,诊断仍依靠宏观影像,与微观血管病理间关系不清,因此,目前仍无针对不同病因和病理的特异性诊治措施,均经验性沿用大血管性梗死的常规药物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诊治。
神经内科CSVD专业组在苏敬敬主任医师的领衔下,形成了一支包括临床和基础两大体系的人员团队,长期专注于CSVD、血管性痴呆、血管老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我们首次通过大数据筛选CSVD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创新性的通过基因测序精准区分不同类型CSVD,包括散发(高血压性)和遗传(Notch3.HTRA1,CTSA,COL1A1/2),对上述患者行血液和脑脊液多组学检测(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脂质组、表观组),结合高场强高分辨7T磁共振技术,实现对CSVD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建立不同类型CSV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以及评估其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基于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心理治疗、危险因素以及药物干预的完整的综合治疗方法,并全程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力求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为建立基于分子病理的CSVD诊断标准,神经内科还同时整公宏观和微观层面,多层次多尺度阐述CSVD突变模型小血管稳态失衡的致病机理,开发精准有效的早期防治策略。
多学科联动,践行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
帕金森病,也称震颤麻痹,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300多万,预计2030年将达到500万,全球约有一半的患者在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常有“抖”静止性震颤)“慢”运动迟缓)“僵”(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识别疾病,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科在陈伟主任带领下,于2010年开设帕金森病专病门诊,2020年人选全国首批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并经过不断优化形成一整套标准的帕金森病诊治流程,包括高危人群识别及评估、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个体化药物治疗、外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前评估及术后程控等。
在诊断方面,通过嗅觉评估、震颤分析、前庭眼动评估、步态分析、早发型帕金森病基因检测、,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及PET分子显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患者进行精准评估,提高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团队首次将嗅棒引人中国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评估,前嗅觉减退作为支持诊断标准已经写人国际MDS及最新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中;采用表面肌电图震颤分析有效鉴别帕金森病的震颤与其他类型的震颤,协助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在国内较早开展前庭眼动评估用于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及亚型评估。
在治疗方面,坚持“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年龄、患者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并提供全面、全程管理,及时调整药物并处理运动并发症。除了传统药物治疗,我们积极推进肉毒素注射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如变频激光改善冻结步态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DBS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开展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治疗,通过标准化的术前评估、术中精准定位以及细致的术后程控,显著提高了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痴呆与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疾病的诊疗
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特别是短期记忆)判断力和推理能力减弱、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下降、空间定向能力障碍和行为和性格改变等。得了老年痴朵不仅影响患者本人,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老年痴呆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年龄是导致老年痴呆发生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65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高。从性别上来说,女性患病风险略高于男性。遗传是影响老年痴朵发病的关键因素,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并且家族史中有老年痴呆患者的人风险更高。心血管健康是影响老年痴呆患病的重要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会增加老年痴朵患病的发生风险。此外,严重或反复的头部创伤可能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其他影响老年痴朵发病的因素还包括:教育水平和认知储备生活方式、社交活动、睡眠质量、情绪、环境和其他健康状况。教育水平较低、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习惯、吸烟和过度饮酒、社交孤立和孤独、慢性压力和抑郁、长期睡眠障碍、某些环境毒素暴露空气污染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B12缺乏等某些慢性疾病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我科记忆障碍及睡眠障碍亚专业具备雄厚的诊疗资源及充分的技术力量:通过完善的认知评测量表可对名认知域(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语言、视空间能力)进行评估,结合头颅影像学、血液等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疾病阶段给出精准的诊断及合适的治疗,出诊医生经验丰富,亚专科团队医生包括崔国红副主任医师、严为宏副主任医师、陈金梅副主任医师、赵蕾副主任医师、王萍和乔园主治医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