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中华经典,青春献礼祖国。近日,由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洛学与宋学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河南大学经典吟诵大赛成功举行。本次吟诵大赛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旨在号召全校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祖国欢庆,向时代放歌。
“新赛”新气象:多元力量共吟时代经典
大赛以“吟诵中华经典·青春献礼祖国”为主题,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赛程。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竞争也十分激烈,主办单位专家反复研讨后从全校203部作品中优选出13个作品参加本次总决赛。
以“备”促赛,让出演者放心出彩。为保证本次吟诵大赛决赛顺利进行,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洛学与宋学研究中心做了充分准备。决赛精彩呈现的背后是老师同学们辛苦的付出。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办公室负责人刘耀在谈及准备活动时说道:“从想法构建到精彩结果的呈现,我们学院成立了会务组,有过多次的集体研讨。从主持稿的反复修改到初赛稿件的多次筛选,都是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舞台。”以“竞”促赛,让用心者更加用情。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3级本科生周子晴与小组成员带来的作品《在中国大地报道》获得决赛一等奖,他们以新闻报道视角观察时代巨变,用激昂有力的吟诵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的歌颂。她说:“因为上课时间不一致,我们聚在一起排练时间很少,所以准备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在多次的磨合配合中团队成员也培养出了默契。”
“新韵”新形象:多样表演齐诵历史新章
11月14日下午,吟诵大赛现场决赛在音乐学院报告厅拉开帷幕。在现场,选手们以“文”彰“韵”,让诵声浸润心声。本届经典吟诵大赛是一场文化与历史交织、青春与古韵共鸣的文化盛宴。在吟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和爱党爱国作品中,学生们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感与民族的自豪感。选手们选取的吟诵内容丰富,极富巧思,有与爱国爱党主题相联系的江姐绣红旗、闻一多最后一次的演讲、抗美援朝英雄赞歌,也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的诗三百吟诵、孝敬友爱的中华美德……这些精彩的内容引领着观众们沉浸于这意蕴深厚的吟诵盛宴之中,感受着中华文化千年传承的独特魅力与无尽韵味。
在现场,选手们以“形”彰“神”,让风度契合风韵。选手们以各自独特的风姿,展现出多样的表演形式。古琴之悠扬、琵琶之清婉、打拳之刚劲、舞蹈之灵动、太极之圆融,诸多传统文化符号于舞台之上璀璨绽放。所有团队展示完毕后,评委们评节目亮点,论节目价值,说节目特色,指节目所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讲师孙玉婷用三个“的”概以括之———跨越时空的表演,形式丰富的表演,感人至深的表演。“选手们的精彩的表演让人动容,古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思考源泉,唤起内心真挚情感。我们要把这份真情传承下去,把这份爱延续下去。”河南戏剧艺术学院教授郭灿金如是说。
“新人”新收获:多才选手共述心声心得
“组”团队,“织”人心,团结就是力量。“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欧亚国际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2级本科生张杨阳用一句诗词直抒胸臆。“比赛让我结识了默契的队友,还让我感受到,办一场演出背后需要这么多努力。”她说。他们带来的《时空诗语》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他们以词为桨、以情为帆,巧妙地将宋代著名词人聚在一起感慨国家存亡。“我们突破舒适圈,拧成一股绳,每个人都在注重各个细节,大家配合得非常好。”张杨阳回忆起团队齐心协力采素材、写剧本、编情节、排表演的种种细节,仍然心潮澎湃。
“践”所学,“行”所想,努力就是方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2022级本科生黄文艺这样总结她的参赛体验,“我们课内刚好学过《绣红旗》这首歌曲,所以当初听到经典吟诵这个题目时,我们瞬间就想到了江姐,于是就有了《江姐颂》这一作品。”备赛过程中,黄文艺的团队以热爱破万难,道具不够,就分头去找;人员不足,就下力去凑。“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红旗颂》里这样唱。选手们也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一点点,演出心声,演出风韵,演出高度。
“能让大家了解到这些红色故事、时代经典,我们很开心;让大家有所思、有所想、有启发,是我们举办这场活动的宗旨。”刘耀这样说。吟诵之声不绝于耳,强国之音掷地有声。每一篇娓娓道来的故事都铺就历史,每一段拨弦动情的声音都渲染青春。大赛有止期,爱国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