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全局重要位置,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锚定“七个着力”重要要求,不断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文化条件。
一、聚焦铸魂立心,把准理想信念“主航向”
学院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专家导学、干部领学、班子研学、实践促学、个人自学“五学联动”模式,抓实领导干部精准带学、抓好党支部集中研学、抓细全体党员潜心自学,“三抓并进”实现学习全面覆盖。为全体党员购发《条例》单行读本和《论教育》100余册,帮助大家逐章逐条“原本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好中心组学习,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开展专题党课、红色观影、现场教学、文化体验、主题党日等,带动大家丰富形式“深入学”。官微开设‘学条例,守党纪’每日一课、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本草话廉等多个学习专栏,引领大家拓宽渠道“灵活学”。
二、聚焦夯基立制,握牢意识形态“主动权”
一是实行意识形态工作“五个一”:讲座论坛报告会“一会一报批”,相关工作预案“一事一对策”,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每周一检查”,网络舆情和师生思想动态“每月一研判”,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每季度一通报”。二是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三是严格执行学校“三审三校”制度,加强阵地日常监管,把好入口关、过程关和宣传关。
三、聚焦立德树人,夯实培根铸魂“主渠道”
学院注重将中医药文化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开出三味“药方”。一是将中医药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思政药方”,连续举办十届“国医节”,构建“中医药文化+思政”育人品牌。相关经验做法获评省思政教育优秀案例。二是将中医药文化与理想信念深度融合的“成才药方”,开展全体诵读、情景剧展演、品读经典微课比赛等激励学子立志;开设杏林讲堂、中医技能大赛等夯实学子精术;创建国医传承班、名家传承工作室、本科生师承制等引导学子明德。三是将中医药文化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的“公益药方”,打造了“中医诊疗+红色教育+文化感悟”的“中医健康行”实践服务品牌。
四、聚焦创新立标,打造中医药文化“主阵地”
学院丰富“第二课堂”,增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经典诵读》等选修课,促进文化传承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学院中医药文化走廊、“本草园”、廉洁文化长廊和附属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苑”等成为文化育人新地标,获学校“一院一廉”品牌创建一等奖。创新“我们的节日”,举办端午传统文化市集、民族团结庆中秋、八段锦比赛等活动。开发养生茶饮、中药香囊、中医药手绘图谱、吉祥物岐宝等系列师生原创产品,广受好评。
五、聚焦传声立言,唱响干事创业“主旋律”
一是高点提升。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共建海外中医人文交流基地,打造海外岐黄大讲堂;与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共建中医药交流中心;关于烟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在烟台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专报刊发。二是基层拓展,组建“青岐兵”中医药文化宣讲团,持续推进“国医童行”项目,在多个中小学开办“中医药文化兴趣班”,共建中医药文化特色社区,举办中医药文化夏令营和文化夜市。三是宣传发力。一年来学院官微总阅读量647428人次,权威主流媒体报道学院工作近20篇,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