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南学院 - 《湘南学院报》

加强人才队伍工作在教育强国强省中彰显湘南学院新担当

作者:□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李  扬    
2024-11-15     (0)

文章阐述了湘南学院人事工作在教育强国、强省建设中应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从政治属性来看,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培养的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从人民属性来看,教育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战略属性来看,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科技发展的先导。

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湘南学院人事工作要以学校“五五”行动方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抓手,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教育强国、强省建设中彰显湘南学院新的担当。

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好人才建设“方向盘”

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学校党委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把握人才工作大局、方向、战略、定位。把人才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建全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学院推进落实、教师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升人才队伍“硬实力”

(一)培养本土人才

一是要为校内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专业培训课程,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支持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访学、交流和合作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是要建立青年教师成长、骨干教师培养等校内人才培养计划。为有潜力的青年教师配备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培养。对于骨干教师,要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冲击更高层次的学术成果。

三是要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行业最新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

一方面,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需求,制定详细的人才需求目录。尤其要聚焦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领域,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学、生物学等,精准引进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另一方面,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仅要面向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还要积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术会议、人才招聘会等多种途径,发现和招揽潜在人才。

对于一些特殊学科或急需专业的人才,可以采取灵活的引进政策,如提供特殊津贴、科研启动资金、住房补贴等优惠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他们来校工作。

(三)用好各类人才

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对于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对于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潜心钻研。

(四)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与共享

一是推动校内人才流动。打破学院、学科之间的壁垒,鼓励教师在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之间开展交流和合作。例如,开展跨学院的课程教学、科研项目合作等,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建立校内人才流动机制。针对一些学科发展不平衡或师资短缺的情况,可以通过校内调配、岗位轮换等方式,优化现有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三是加强校际人才共享。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建立人才共享合作机制,开展教师互聘、课程共享、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合作项目。通过校际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共享,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积极参与区域高校联盟或学科联盟,加强与周边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筑牢人才队伍“教师魂”

师德师风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晋升的重要依据。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讲座等活动,通过优秀教师事迹宣讲、师德师风案例分析等,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四、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地方院校实现应用型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促进教学科研与实际结合的有效方式。学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和科研创新平台。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鼓励教师和企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聘请企业、科研机构的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实践课程、讲座等,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人才成长“好氛围”

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学校人才工作的支持,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注重对人才的人文关怀,关心人才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让人才在湘南学院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总之,在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的征程中,学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湘南学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