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独家
当你不被理解时,你是否还有勇气继续做自己?当你遭受偏见时,你是否能够忍气吞声并理性应对?身处乱世红尘,你又是否能够不追随大众,保持自己对事物独到的看法与独立的思考?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人与人之间想要完全地理解是不可能的,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是什么。我们所谓的读懂他人,无非是站在一个共同的区域上,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然而理解所导致的偏差,却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彼此有不理解,自然而然也就会产生偏见。小群体之间的不理解,随着个体对大众的追寻,最终也有可能演变为阶层之间的偏见。人类虽然一直呼唤着平等,却始终难以构建起彼此之间理解沟通的桥梁。
因为人类自我的局限性,我们很难完全摆脱偏见,却依然应当坚持正义。主人公斯科特的父亲阿迪克斯·芬奇,身为一名白人律师,始终坚守着法律,坚持着正义,既不随波逐流,也不顾大众的不解,依旧坚持着给黑人青年汤姆辩护。他心中的尺度,不是阶级种族之间的矛盾,而是法律永恒的正义。但是现实不是童话书,书的最后并没有以律师大获全胜,种族偏见被消除,小镇一片祥和作为结尾。相反,律师的努力失败了。好心帮助别人,却反遭诬陷的汤姆依然被判以重罪,最后在越狱的过程中被杀死。
故事到这里看似是正义对邪恶的又一次低头,但是,律师所做的一切努力又真的失败了吗?作品结尾的种种细节告诉我们,芬奇律师在法庭之上的铿锵之言依然回荡在小镇每一个居民的心中———人的卑劣或高贵从不由他的肤色而决定,人性中的伟大和肮脏也同时在每一个种族之中并存。
阿迪克斯坚信法律是可以宣扬正义的武器,在法官最后宣判结果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他说,在这个国家里,唯一能让所有人平等的就是法庭。芬奇律师虽没能拯救汤姆,但他用自己的行动擂响重鼓,使所有麻木固执的人们心神震撼,根植在大部分小镇居民内心的种族歧视,却因此产生动摇。也许这个世界上的不公平从未消失过,但是正因为有芬奇这样平凡无奇而身怀义胆忠肝的英雄,他们永远在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发声,不顾一切,只为登高一呼,让人们坚信,即使面对漆黑一片的万古长夜,公平正义的曙光也终会到来。
同时,知更鸟作为小说最重要的一个意象,象征的正是那些天真善良却又不被理解的人。小说表面上只是塑造了一个美国本土阶级矛盾的问题,实际上更是整个人类社会不平等,不理解这一大矛盾的映射。而“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样的事情,更像小孩子的恶作剧,这样的恶作剧很大程度上源自孩子的无知幼稚,却表现了周围环境对其无邪心灵的严重摧残。往往这种无知的杀戮比起那些刻意的犯罪更加让人恐惧。想要挽救濒死的知更鸟,就需要一个像阿迪克斯一样的勇者。
其实,从作者哈珀·李到她笔下的芬奇律师,从林肯到马丁·路德·金,从南北分裂到黑人人权运动,自由平等之路上不乏勇者。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一个勇者必然有他所坚信的东西,所以他们即使输了终究会是一个胜利者,阿迪克斯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是维护法律的勇者,他是一个自己的英雄。做他人的英雄很难,但是我们都可以选择成为自己的英雄。
在我看来,这本书让读者认识到:也许逆流汹涌、黑白颠倒,依然要保持内心的清明,永远有勇气,坚定信念。正如书中的芬奇律师所说:“道理很简单,不能因为我们在此之前已经失败了一百年,就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去争取胜利。”知更鸟的一声声啼鸣,就仿佛一声声直入人心的叩问,让我们在前行中不断反省自己:我们怎么看待身处的社会、他人,更重要的是,在明知道人性的复杂、社会多元之后,我们该怎么认识自己、作出选择。或许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一个人,但我们却仍然可以选择尊重他们。做自己的英雄,坚持自己心中的正义,这才是人类这一伟大的命运共同体该走的自我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