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校杨春耘教授第一次告诉我们,这学期我们要学习中国诗歌时,我以为这又是一次常规的课堂练习,记住几行诗句,随便读一读就可以了,我从没想过会比这多得多。自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意识到中国诗歌绝非简单字词的组合,而是一扇通往中国文化、语言和历史的非凡之门。最初的学业要求很快演变为对学业的追求和令人兴奋的冒险。老师不仅教我们诗歌,还引领我以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方式体验、感悟它们的美。
课堂之外的诗歌体验
这段学习中国诗歌的旅程之所以如此独特,是因为杨老师帮助我在课堂之外体验诗歌。她带我们去了南充丝绸博物馆和各处山野,让我得以与那些激发诗歌灵感的环境建立真实的联系,使我能够透过诗人的眼睛,感受丝绸织造过程的灵动节奏。正是在这些时刻,诗歌挣脱了纸张的束缚,变得栩栩如生起来。同时,课堂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中诗意盎然的意象体验相结合,使诗歌与我在更深层次上产生了共鸣。
发现每个汉字的深意
中国诗歌的美不仅在于其结构和形式,更在于每个汉字所蕴含的意义层次。汉字的一笔一划都凝聚着一个充满历史、情感和文化意义的世界,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我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学习诗歌不仅仅是要记住它的汉字,更要理解节奏,把意象形象化并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
学习中国诗歌需要长时间练习,尤其是掌握每个字词的发音。汉语作为声调语言,轻微的发音错误可能会完全改变其含义。音调的复杂性虽然使学习过程充满挑战,但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我开始欣赏音调在诗歌中的音乐性和情感冲击力,于是我不断追求发音的完美,这使我与语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诗歌进行文化沉浸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有了大幅提升。中国诗歌作为语言和文化交融互生的典范,不单单是文学作品,还是文化产物,可以让人洞悉当时的价值观、哲学和历史背景。通过这些诗,我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不止在知识层面获得了丰富的认识,更在情感上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学习这些诗最重要的好处之一是它给了我使用中文的信心。我以前对中文词汇知之甚少,不敢与中国师生交谈,担心自己会犯错。然而,熟记这些诗,理解它们的文化意蕴后,我在课堂上积极讨论,给了我一种成就感,这种信心帮助我从单纯的背诵过渡到实际的对话。此外,这种自信鼓励我“冒险”,更自由地参与对话,不仅提高了我的发音和音调准确性,还在我和中国文化之间建立了更深层次的联系,让我觉得自己是这些诗所描述的世界中的一部分。
一个时代灵魂的窗口
我们学习的中国诗歌不是孤立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古代篇章还是现代佳作,每一篇都是进入其时代灵魂的窗口,为生命、爱情和人类状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些诗,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社会关系和内在的自我。这些诗歌风格和主题的多样性也突显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展示了它是如何在保留共同文化价值观的同时发展起来的。
参观南充丝绸博物馆是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将特定的景象与诗歌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不光帮助我更有效地记忆诗歌,还丰富了我对诗歌中意象和象征的理解,为我的学习增添了一抹亮色。
学习中国诗歌绝非简单的学习活动,而是一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奇妙之旅。我们所学的诗的风格和形式、探索的情感以及获得的文化见解都有助于更丰富、更细致地理解中国的语言和历史,这段经历让我成了一个更自信、更有文化意识的人。如今,我不只是把中国诗歌视为一门学科,更是将其视为我与一种古老而充满活力、遥远而深刻的文化建立更深层次联系的桥梁。
(2023级MBBS留学生 马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