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记2020级优秀考研学子贾文轩

作者:学生记者  宋雨璇    
2024-12-06     浏览(125)     (0)

文章介绍了潍坊学院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贾文轩的成功考研经历,她通过自律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积累知识,最终成功考取南京大学文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她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团队合作经验。她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坚定自己的初心,走好脚下的每一条道路。


连续四年学习成绩与综测成绩专业第一;学校一等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省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大学生融媒体中心骨干成员和草样年华电影协会会长。

学校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1班贾文轩,将“终身学习,学无止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大一开始就立下考研目标并为之付诸努力,最终成功考取南京大学文物专业硕士研究生。

初心如磐 砥砺深耕

大学伊始,贾文轩便知晓四年本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冰山一角,在这有限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入剖析文物传承千载的内在逻辑脉络,亦无法娴熟驾驭文物保存与管理的专业技巧与方法。所以自那时起,考研的想法便深深地埋在了贾文轩的心中,“潍坊学院并不是我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贾文轩说。

贾文轩在大一时就坚定考研,为此她进行了充分准备。“在确定考研目标院校之前,我通过网络搜集各大高校招考信息,了解各大高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历年考研情况,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南京大学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贾文轩说。

她充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一方面,自己在本科期间接受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具有较好的学科思维与专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自己手头考研信息相对较少,对于各大高校招考具体情况和研究生导师信息比较匮乏,再加上自己没有理工科背景,对于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方面的信息了解也较少,所以备考难度较大。在对自身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她结合未来规划、兴趣爱好、各大高校的地理位置和出题情况,在大三下学期最终选择了南京大学作为考研目标院校。

在明确目标院校后,贾文轩的心中交织着压力与动力。谈及备考期间遭遇的重重困难,她坦言:“自制力不足致使背书进度迟缓,而后期考研参考书目的大幅变动更是雪上加霜,那些涉及理化的全新知识点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起步,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然而,最初坚定的信念从未动摇,即便压力如影随形,她也拒绝陷入过度内耗的泥沼。每当压力的阴霾笼罩,她便会开启喜爱的政治喜剧《是,首相》或《是,大臣》。在诙谐幽默的剧情中舒缓身心,同时巧妙借助英文字幕锻炼分析英语长难句的能力,实现了劳逸结合与自我提升的双重收效。

四年学习,不曾懈怠;瞄定目标,一往无前。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她始终保持着学习与综测双第一的优异成绩,她的50门必修课程中有40门达到90分及以上,专业主干课达到了满绩的好成绩。对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她都以极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最好成绩。她把在潍院四年的学习当作一个跳板,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积累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个人素养,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储备。

千帆尽过 奋楫不息

在备考之路上,贾文轩制定了详尽清晰的考研计划。无论是针对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规划,还是新题型的变化,她制定详细的备考时间表,将具体科目和任务都安排相应时间段。公共课依重难点规划时间,专业课依脉络匹配周期,新题型则剖析变化预设方案,将各科任务精准嵌入时间表,从科目布局到任务拆解,有序铺就逐梦之路,为考研奠定坚实基础。

考研,无疑是自律者方能摘取的胜利果实。贾文轩在开启备考之旅后,迅速步入了一种高度规律的生活节奏。前期她每天保持六小时学习时长,进入暑假则延长至十小时。九月返校后,更是雷打不动地遵循早八晚十作息。她表示:“我已将学习彻底融入生活,在时光流转里沉淀知识,于日夜坚守中静候硕果。”

好的学习方法总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谈及学习,她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暑假阶段,她常常和家人玩“课堂游戏”,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例如,贾文轩帮助他们在找与体质人类学相关的枕骨等骨骼的位置时,会给他们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在知识的讲解中加深自己的印象。为了检验自己的成果,她特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老人或小孩听,“如果家里老人或者小朋友都可以将你说的听明白,让他们总结出一二三,那证明你的输出是没问题的。”贾文轩如是说。遇到记不住的,她甚至会给自己上课,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上课”方式,知识从“输入”转换到“输出”,她在讲授中重复记忆,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灵活化处理。

当贾文轩得知自己成功跨越笔试关卡,顺利挺进面试环节后,便与舍友开启了全力备战复试之旅。“我们想出了模拟面试的妙招,每天都会专门抽出时间来精心准备。”她回忆备战面试时说,“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梳理可能出现的口语问题,从专业知识的探讨到常见面试话题的剖析,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她们全神贯注,仔细观察对方的神态、语言表达和逻辑思路,一旦发现不足,便会及时指出并深入讨论改进方法。就这样,在彼此的互帮互助下,她们找出自身知识体系与面试技巧中的漏洞,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携手朝着复试成功的目标大步迈进。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贾文轩最后成功上岸离不开经年的积累,离不开家人的支持,离不开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更离不开自己的坚持。走过四年风雨,等来晴空万里。曾经站在弘德湖畔的学子如今终于站到了南大校门之前,这一段路,她走了很久。

追光而遇 沐光而行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贾文轩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同时也让她意识到前方所面临的新挑战。这份录取通知书是对她过去努力的认可,也让她对未来的学术旅程多了一份期许。

学海无涯苦作舟,文体兼具乐相伴。回顾四年大学生活,贾文轩拥有多重身份,她并没有将自己禁锢在书本知识当中,而是积极参与各项自己热爱的活动。

她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潍坊市博物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切身实践中,实现了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她在班级中担任体育委员,在运动的号召中,享受好友相伴的青春美好;热爱足球等体育运动,在汗水的挥洒中,感受生命向上的力量。她是大学生融媒体中心的骨干成员,在采编部的工作中,她捕捉新闻热点,用文字记录生活,发表多篇原创报道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文笔;她担任草样年华电影协会会长,与成员进行思想火花碰撞的同时,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共同策划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光影交错带来的魅力,分享电影带来的感动与思考。

这些经历不仅让她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更让她学会了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同时,她还学会了协调学习、工作与娱乐三者的关系,以及在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乐趣。

“不要过分焦虑或随波逐流,要相信自己的独特价值与能力。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谁都没有一条既定的路或命定的路,路都是靠我们自己走出来的。”贾文轩在向学弟学妹分享考研经验时说道,这也是她自己长期以来的人生信条。对于贾文轩来说,穿梭千年历史,与文物为伴,在文化的传承中,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这是她想要坚定走下去的道路,但并不是她只想走的唯一道路。现在她已经成为南京大学文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愿意去尝试接触一些新领域,无论是学习CAD制图软件的基本用法,还是文物的摄影技巧,她都希望在新技能的尝试中挖掘自己的更多可能。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考研路上,贾文轩坚定自己的初心,扎实地走好了脚下的每一条道路,最后终于抵达成功的彼岸。从潍坊学院到南京大学,如今的一切,皆是命运巧妙的安排与自身选择和努力的结果。考研之旅不仅为贾文轩带来了一场蜕变,让她变得愈加成熟与坚韧,也让她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她表示,她将以谦卑的心态来审视这现有的一切,视之为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礼物与珍贵的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