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大连医科大学 - 《大连医科大学报》

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金边

读《第七天》有感

作者:学生记者:肖明月    
2024-11-30     浏览(186)     (1)

随着一场暴雪,纷飞的雪花随风而落。当人们抬头看向被白雪覆盖的枝干,才意识到叶子早已掉光,失去遮蔽的树靠着这场大雪摆脱了空虚的繁荣。寒冷、迷蒙、纷乱混杂一处,升上天浸泡在云里,落下地依靠在荒草旁。你四处寻觅却一无所获,再光亮的镜片前也是漫天的雪,当太阳来临,也不过照清了远方的迷雾。

那么,在这样迷蒙的人世间,我们应该如何前进;对于现实中的荒诞,我们又该如何跨越,余华的《第七天》,用一贯的悲剧美学“在死亡中寻找生机,在灾难里反思意义”给予我们启发:每一朵世间的阴云,都有一道真情勾勒的金边。

生前聚少离多的亲情,在死后仍然蕴含着光。

“我只是想去那里看看,我知道病治不好了就想去那里看看。”

“为什么要去那里?”

“我难过,我想到丢弃过你就难过。”

被亲生母亲意外抛弃的孩童,却收获到了最深刻的父子羁绊。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余华书中对主角与父亲的亲情刻画,拒绝了片面的一味深情。不是一位“父亲”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一生的婚姻幸福而选择抚养弃婴长大,而是告诉读者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的考验下,那股放弃弃婴后的愧疚、失而复得的难过背后,是高于血缘的爱意与善良。

书中其它人物故事的讲述,初看觉得不愧是小说自带的戏剧感,再看只剩虚实之间的感慨。身处权力、名利边缘的大多数人,却用自己生前的岁月换取心中坚守的理想。而结果无论好坏,曾经的陌生人也在化作孤魂野鬼后认识彼此,组建了天堂般的家园。

“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没墓地的得到永生,你说哪个更好?”

“小子,别想那么多。”

是啊,何必如此踌躇,思虑良多。事物的多面性意味着没有绝对的好坏。废墟里头有希望,风雪之下透热气。金钱背后的欲求不满,权力脚下的白骨成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如此,便是对的吗?在FAST项目没有资金支持而濒临解散时南仁东不曾动过离开的念头;马斯克第一次发射火箭失败时痛哭流涕却也咬牙卷土重来。无论古今,世界前方依然有人理想不熄,一个劲地在乌云中穿行,坚信天终将放晴。而回归世界多元化的今天,金融、考公热浪一波接着一波,学历贬值,考研报名人数出现了下滑,许多年轻人对未来产生迷茫,面对困难而犹豫不前。看完这本书,对于平凡人而言,前人的火光也许无法照亮眼前的黑暗,那么为了自己心中的善念,为了与他人之间缔造的羁绊而在“大雪纷飞”的世界里摸爬滚打,磕碰受挫又是否值得?答案是肯定的。顺从内心,在无意义中追寻,凝聚失意中的同情和友谊。当乌云蔽天的岁月散去,请带着那道蕴着光与热的金边,一路上的悲喜,奔赴静谧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