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般的雪花在空中飘起,轻盈又有力。静谧的雪花像丝绸一样被密密地织起,为整个世界挂上一层温柔纯洁的纱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今年大连的第一场雪。
学生们最先感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多数人用伞隔开一方自己的天地,大雪便用帷幕把他们分割成孤立的小岛,岛上只有自己的呼吸,帷幕外是雪花精心装点的舞台;融入雪景里的大家,也变成舞台的一部分。匆匆路过或者山、或者海。雪花追赶不上他们的步伐,也用尽全力在这群不称职的“演员”身上留下痕迹:片片浸润在蓬松的发尾,浮在斑斓的围巾上,融进毛绒绒的衣领。大雪是世界上最严苛的艺术家,誓要将舞台装点完美。
每当这个季节,人们总好奇雪花落在海平面上的景象,殊不知自然早已是彼此最和谐的助演。初雪随着海风静静地飘着,散落在空中映衬着水天一色的蓝,风起时画布又均匀渲染开来,为某一处叠加水墨。
不知何时雪粒在这一片灰蓝中落在实处——落在了海水中。若此刻有点点阳光洒在海面上,还未融尽的雪如碎钻一般铺开一片,闪耀着点点光芒,很快又被吞噬。人们有点惋惜其璀璨的短促。
直到初冬,小山上仍然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许多树木。雪花飘落,有力的枝干盈盈地载起柔软的、蓬松的新鲜雪花。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花点缀在枝头、绽放在枝头。她是最霸道的画笔,打破这一片木讷的浓绿,尽情的在林中渲染。不知不觉间,雪落了满树,融入这片生命的盎然,久久不肯离去。在作者笔下,思念是秋山的一树落叶。雪花对世界的思念便是一片一片落下,随着季节更迭注定要消失的、枝头的自己。
在古典诗词中,雪花常常是“纯洁”“典雅”的意象,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民俗谚语中雪也扮演着“瑞雪兆丰年”这样的丰收意象。文人墨客的笔下,雪往往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祝愿;普罗大众的心里,也常常体味雪景的奇妙动人。雪消融了寒冬的部分严酷无情,为灰蒙蒙的世界增添动感与色彩。
晌午,初雪便飘飘荡荡渐渐停息,云缝里透露出丝丝阳光洒向天空。行人身上捎带的寒气已被吹散,海面泛起粼粼波光,树木枝头的积雪与世界做最后的道别。天刚刚放晴,阳光悄悄擦去初雪的痕迹,拉开雪花织起的帷幕。世界刚刚经过一场洗涤,从纱罩中出现。冬天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