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以“医学高新技术的伦理与人文思辨”为主题的大连医科大学第八届“医学人文周”在学校图书馆(主会场)及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两个分会场(下午)隆重举行。
学校党委副书记佟春光,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景伟,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学科建设处、医学教育研究所、招生与就业处、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检验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重大疾病基因工程模式动物研究所等相关党政机构、教学机构的领导,共同承办本次会议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杂志社、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研究生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等六个单位的领导,以及各临床医院、各院系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约850人参加了开幕式和报告会。
上午在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主会场)举行的开幕式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周世昱教授主持。佟春光为开幕式致辞。他指出:人文是医学的灵魂。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但注重学生在知识记忆理解基础上的医学科学精神的养成,更强调在健康人格养成基础上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学校坚持把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把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构建起具有大医特色的医学人文育人体系。多年来,学校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者始终以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搭建医学人文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医学人文教育前沿问题为己任,并以此为初衷创办了医学人文周活动。医学人文周至今已走过八载春秋,期间得到了大批国内外著名医学人文学者的支持和指导,线上、线下累计受益人数超4万人,已成为具有大医特色,彰显大医品牌影响力的医学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平台。
开幕式之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徐飞教授正式开启本届“医学人文周”的学术盛宴。
何裕民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临床肿瘤学家和医学人文学家,中华医学会前任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医学与哲学》副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之《心身医学与医学心理学(分卷)》与《中医心理学(分卷)》主编,另主编国家级规划大学教材多部,包括《中医基础分化教材(11部)》。曾获“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中国心身医学终身成就奖”。其报告的题目是《AI时代赋能下的临床慢病诊疗之嬗变》。
徐飞教授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执行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长期从事科技哲学与科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医学哲学相关研究,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10卷本《科学大师启蒙文库》入选第七届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其报告的题目是《科创时代中华文明创新发展若干思考——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当日下午,附属第一医院分会场为临床师生带来精彩学术报告的三位专家为: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肖月研究员、来自中山大学的黄军就教授,以及来自于电子科技大学的雷瑞鹏教授。
肖月研究员现为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评估评价应用研究室主任,兼任国际卫生技术评估组织(HTAi)科学发展与能力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用评价分会常务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届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伦理学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发展伦理建设委员会委员、《BritishMedicalJournal》等多部杂志编委。其报告的题目是《AI医疗技术价值评估的思考》。
黄军就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对人类胚胎通过CRISPR/Cas9技术和单碱基编辑技术修正地中海贫血症的突变基因,是《Nature》杂志2015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并入选2015年《Science》杂志年度十大突破介绍和2017年《Nature》杂志全球年度科学事件盘点。在Nature、CellResearch、Nature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干细胞、基因编辑相关论文100余篇,兼任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编辑分会学术委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编辑技术分会常委委员等。其报告的题目是《地中海贫血症基因编辑治疗研究》。
雷瑞鹏教授是电子科技大学科技伦理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亚洲生命伦理学协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兼生命伦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2019年在《Nature》发表国内人文学科领域第一篇政策评论论文《RebootEthicsGovernanceinChina》;在国内首次提出“科技伦理治理”和“伦理先行”的概念和原则,并被中央文件和两办《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采纳。其报告的题目是《异种移植的伦理审视》。
在附属第二医院分会场,“大连市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专科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与第八届“医学人文周”合并召开。报告专家为:大连医科大学的杜治政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李伦教授、协和医学院的张新庆教授,以及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徐飞教授。
杜治政教授是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荣誉院长,是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的开拓者和人文医学学科的奠基人,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创立者,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早期负责人,我国第一部人文医学刊物《医学与哲学》杂志的创立者、现名誉主编,出版《医学伦理学纲要》《医学伦理学探新》《守住医学的疆界》《医学哲学:不是多余的话》等多部经典学术著作,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伦理学(分卷)》《医学伦理学词典》。其报告的题目是《医学高新技术发展方略的思考》。
李伦教授是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伦理和生命伦理研究,出版《鼠标下的德性》等著作、《生命医学伦理原则》等译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报告的题目是《人工智能时代医患关系中的“人”——生物医学模式会卷土重来吗?》。
张新庆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系主任,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干细胞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学科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主持国自然基金项目、国社科基金项目等十多项,发表医学人文类论文180余篇,出版《基因治疗之伦理审视》《生命文化核心概念解析》《人文护理学》等10部余论著;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其报告的题目是《生命维持治疗的伦理困境及哲思》。
徐飞教授的报告题目与上午在学校主会场的题目相同:《科创时代中华文明创新发展若干思考——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因为时间更为充裕,所以其主旨思想得到更为充分的阐释和更为热烈的讨论。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医学人文周”活动在附属临床医院首次尝试与医学伦理学的地域性学术年会合并召开,在扩大了医学人文精神传播的覆盖面的同时,也为医学人文在临床实践中的扎实践履开拓了新的土壤。未来,“医学人文周”将继续尝试以更为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方式开展此项活动,为医学人文教育、教研、实践的普及与深化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