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太大,孩子吞咽太吃力,我想把里面的药粉溶在水里给孩子喝。”
“这药要求一天吃三次,刚好搭配着孩子的一日三餐,这就不会忘记!”
“医生说要饭后吃药,等孩子吃完最后一口饭,就马上让他吃药吧。”
“上次错过孩子的吃药时间了,那我这次就给他多吃一点。”……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给孩子喂药的。然而,这些喂药方式并不正确,还很有可能使药效打折扣。对此,家长们可能表示不理解。
实际上,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用药方式和用药时间。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时机,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帮助孩子更快康复。
误区一:用牛奶、果汁等饮料送服药物。
除了说明书上有特别说明的情况,绝大多数药物都应首选温开水送服。用牛奶、果汁等其他液体送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牛奶:牛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会影响药物吸收,比如,牛奶会与阿奇霉素、头孢克肟等抗菌药物形成不容易螯合物,降低抗菌作用,牛奶中的蛋白质还可能影响含锌、铋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吸收。
果汁:果汁通常偏酸性,会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等发生反应,使其失活,影响疗效。
药物例外情况:比如活菌制剂,包括双歧杆菌三联、枯草杆菌二联等,可用牛奶送服;铁剂可与果汁同服,这样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并改善口感。
误区二:“一日三餐”等于按照三餐时间服药。
很多家长看到医嘱上写着“一日三餐”用药,就会觉得是按一日三餐的时间服药。这其实并不完全正确。服药的时间间隔大部分是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决定的,相对固定的给药间隔,更利于维持平稳的体内药物浓度水平,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原则上对“一日三餐”的正确理解是:每隔8小时服药一次。在理想状态下,如果按每8小时一次的间隔,比如早上8点、下午4点和晚上12点。但不想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的话,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在早上6点、下午2点、晚上10点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服药要求,一些药物在特殊情况下应按三餐的时间服药,例如助消化的胃蛋白酶散。
误区三: 将胶囊里的药粉溶在水里给孩子喝。
药物制成胶囊,通常是有一定原因的,包括药物味道不好、药效不稳定、难以制成片剂,以及需要延缓释放或定位释放药物等。通常不建议将胶囊打开服用。对于吞咽困难的小朋友,可优先选择已制成口服液、散剂或颗粒剂等其他剂型的药物。
实在缺少合适的剂型时,家长需要先判断胶囊是否能打开服用,可以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获取相关信息。一些普通胶囊如双歧杆菌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可以考虑打开用水制成混悬液服用。而大部分肠溶胶囊和缓释、控释胶囊,则不可打开服用。否则,药物将失活失效或因快速释放而引起不良反应。
文/儿科一病区主任 副主任医师 贾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