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师大报》

青年英才展身手 美好未来共创建

作者:张文赫    
2024-12-01     浏览(67)     (0)

本文介绍了青年科学家峰会,强调了青年力量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青年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坚韧不拔,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步伐。他们以自主创新推动科技稳步发展,用无畏挑战攀登高峰,书写时代辉煌。未来自然灿烂可期。

近期,备受世界关注的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于浙江省温州市举行,本届青年科学家峰会延续了“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的主题,这既是对青年力量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从古至今,世界涌现了一批批青年科学家,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坚韧不拔,在自己的领域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才华,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步伐。

“博学今中垒,遐征古上游”,青年科学家,是有创新能力的。85后科学家严开祺,29岁时担任“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结构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他和团队用头发丝直径大小的玻璃微球研制出抵挡万米深海压力的新型浮力材料,为深海征程保驾护航。

“无人机都会玩了,无人艇只有我们会!”无人船艇是无人装备的前沿领域,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无人船艇作为关键支撑装备具有战略意义,历经13年自主创新,青年科学家张云飞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攻克了无人船艇自主航行、感知、避障、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海洋探测无人艇,应用于海洋科考、调测工程等多个领域,并构建了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系统。青年科学家们,是有着创新的敏感度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青年科学家,是不惧挑战的。踏破铁鞋行千里,叩敲大地绘新图。90后博士生导师王信水为采集样品走遍世界,风餐露宿,却从不以此为苦,反以此为乐,他说:“能一心一意搞科研,就是最幸福的事。”“山川明志,大地铸魂”,从王信水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不惧挑战的热血,更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他以身作则,把研究写在大地上,为祖国的地质事业播洒光和热。“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王信水以不畏苦难的勇气与不惧挑战的决心,在一次次研究中突破困难,带着信念与热爱,肩负使命,取得满满硕果。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一天连续两篇论文登上《自然》的“95后天才科学家”曹原……这些青年科学家挑战自我的身影,成为一道靓丽的“创新”风景线。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青年科学家,是能坐的了科研的冷板凳的。“北斗女神”徐颖,作为中科院建院来最为年轻的一位博士生导师,她深知做科研要能挨得住寂寞,凌晨实验室里孤独而忙碌的身影,数不清的夜晚和重复无趣的操作,是她青春的写照。逐利之风洗不去她为科研奋斗的初心,时光磨不去她遨游太空世界的执着,她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宇宙,让梦化作种子,开出属于自己的青春理想,为中国导航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31岁就投入“中国天眼”建设的项目工程师姜鹏,深入贵州的深山之中,终日以恶劣的自然环境、简陋的工作条件以及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为伴,最终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次地尝试、失败、再尝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这些青年科学家,让我们看到了青年的坚韧不拔。

科技创新打开的不仅是科技发展的新局面,更是时代前进的新机遇,青年科学家们用自主创新推动科技稳步发展,用无畏挑战攀登一座座高峰,以坚韧不拔书写时代辉煌。我们相信,“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有如此青年英才共展身手,未来自然灿烂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