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湖北交院报》

求真务实 强化支撑 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4-11-30     浏览(53)     (0)

文章总结了党委书记邵爱军在第八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发言,从人才培养、响应需求、成果支撑、系统治理等方面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并提出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强调教学工作永远在路上,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明确目标、响应需求,强化支撑,做好教育教学改革。

编者按:在第八次教学工作大会上,党委书记邵爱军以《求真务实强化支撑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题,紧扣求真务实之“真”,从人才培养、响应需求、成果支撑、系统治理等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家层面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客观准确地指出了我校发展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原则和重点,科学完整地规划了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途径。现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希望全校广大教职工抢抓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利好期,干字当头、克难奋进,共同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工作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实践,概括起来就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明确目标、响应需求,强化支撑,做好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人才培养要“真”。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按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校企党支部联建,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生态圈”,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首先,要提升培养规格,保证技能人才供给。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切实服务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提升,面向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突出新型特质,大力培养复合型、知识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点,把握教育教学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成才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贯彻人人皆可人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观念,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实现人才的有效供给。

其次,要坚持“六大特质”,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要以思想引领力塑造核心价值,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确保知识传授与思政引领的有机统一。以人才竞争力提升培养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教育教学发展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科技支撑力推动创新转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教学生态,培养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民生保障力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教职工幸福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技能。以社会协同力构建产教共同体、产教实践中心等,集合政校行企社各方资源,服务学生发展。以国际影响力打造品牌输出,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的转化和推广,为全球职教发展贡献湖交智慧与湖交方案。

二是响应需求要“真”。教育部吴岩副部长对“新双高”建设明确提出“从注重自身办学条件改善自我循环发展的小逻辑,要转到服务区域发展、服务产业发展的大逻辑上”。新双高就是坚持需求导向、服务支撑。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各方面的需求。

响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要坚持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抓职业教育融合,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教学改革必须以适应和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社会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对接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为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响应强国战略需求。要紧密对接“交通强国”“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要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以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作为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院校,要持续推动多式联运项目试点扩点增面、提质增效,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成果,输出更多走在前、作示范的典型经验。

响应职教体系改革需求。要围绕“一体、两翼、五重点”现代职教体系改革主要任务,在对接需求的基础上支持建设“服务好、支撑好”的专业群,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与“双高”计划、日常教育教学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攻克关键核心指标,积极申报下一轮“双高计划”,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是成果支撑要“真”。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既是改革发展的必然逻辑,更是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我们要在新的视角下重新审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首先,新五金建设要结出“真果”。教育教学改革要更加注重教育和产业的全面融合,更加注重系统性与适应性的全面强化,必须精准把握职业教育“新五金”五大关键要素———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和实训,立足专业优化、营造真实场景,围绕一门课程、打造一部教材、成就一位名师。学校各专业群要通过全面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企业需求、学生学习特性,以及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找准坐标、明确路径,坚持筑强职业教育“五金建设”的新基建,促使新五金建设成果真正为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

其次,数字化、国际化、服务化要出“真效”。随着高质量发展蓝图的展开,中国职业教育必将引领全球职业教育改革,数字化、国际化、社会化,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是重塑高等职业教育形象的关键工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使命,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深度对接,离不开打造数字教学新生态、服务职教出海、服务高品质民生。真正以产业贡献度和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为价值导向,从原有学校内涵建设、自身发展的视角推动数字转型、国际化输出、社会化服务,调整到服务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实现成果推广。第三,教育评价改革要展“真绩”。坚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推动学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新双高建设提出了“五度”评价体系,更加关注专业群服务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条件基础的支撑度、建设措施目标的可达成度、政策机制的保障度、成果成效的贡献度,通过聚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校逐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四是系统治理要“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提出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就是推动职业教育重心下移,打造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服务求生存、贡献求发展,坚持特色办学之路,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系统治理。

要凸显教学中心地位。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明确内涵式发展道路,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质量观,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教学中心地位的凸显,需要将学校办学的重心全面转化到解决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痛点上,通过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引领学校办出特色。同时要从项目驱动转到制度驱动,坚持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坚持开展优秀学风、教风建设,坚持教学评估和督导制度。

要纵横联动抓统筹。抓紧启动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把“新双高”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发扬上一轮双高建设纵横联动项目建设经验,继续完善项目管理和机制建设。以推动国-省-校高水平专业群纵向建设为重点,以职能处室牵头重点项目横向管理为覆盖,全校一盘棋纵横联动统筹落实重点任务建设。

要重点日常双协同。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学习领会,学深悟透中央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路,明晰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安排专班专人负责重点改革任务谋划部署、方案设计和工作举措的有机衔接,把时间表、路线图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倒排工期,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间节点推进。要在强化督办抓落实方面加大力度,形成定期通报和问责制度。要深入挖掘重点任务推进中的好办法、好措施,以及涌现出的优秀典型,带动和引导全校教职工积极投入到重点任务中,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