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茶园报电子版 - 《茶园》

市名家讲堂“文化茶山”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二、三期举行

2024-11-29     浏览(56)     (0)

东莞市举办名家课堂——“文化茶山”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邀请专家讲解非遗研学课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目前已举办三期讲座。


本报讯(记者 曹晓昕)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前东莞正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尤为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挥立心铸魂的作用。11 月 14 日,东莞市名家课堂——“文化茶山”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二期在东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东莞非遗主题馆—“华美·山海奇遇·莞”举行,为全市文化工作者提供一个了解学术前沿的平台,助力东莞市“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各镇街宣教文体旅游办、文化服务中心相关人员,非遗专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参加了讲座。

讲座邀请了“中国经典艺术美学”丛书主编、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茶山镇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库顾问顾作义,以及文旅部国家公共文旅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茶山镇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库顾问杜佐祥进行授课。讲座中,顾作义以《非遗“五育”研学课程的构建与赋能产业发展》为题,讲解如何做好传播、传承和创新“非遗”五育研学课程,“非遗”五育研学的课程设计选择以及非遗“五育”的研学方 法 ,非 遗 赋 能 产 业 发 展 等 内容。据了解,非遗五育研学课程,是教育改革的试验和探索,让师生从中理解、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流之博大,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发展。

杜佐祥以《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为题,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使命担当,创新全民艺术普及发展路径;创新手法,提升群众文艺创作水平;整合办节资源,打造基层公共文化的嘉年华;创新模式,探索公共文化发展空间等五方面,讲述了积极探索创新,持续强化举措保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11 月 19 日,东莞市名家课堂——“文化茶山”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三期在南社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举行,讲座邀请了知名专家开讲,为来自各镇街的相关工作人员上了一堂内容丰富、贴合工作的文化遗产保护课。各镇街宣教文体旅游办、文化服务中心文物专干,以及茶山镇各相关单位人员、村(社区)宣传委员等参加了讲座。

讲座中,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茶山镇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库顾问曹劲作《履践致 远 穷 海 隅 ,砥 砺 深 耕 溯 古 今——岭南文物考古实践和收获》专题报告。

曹劲以我省考古发现和文保实践案例为线索,分别从“手铲下的远古岭南、乡野间的岭南遗产、水下世界的珍藏、活化遗产融入当下”四个方面展开讲述,展现南粤先民如何从猿人砥砺步向文明社会、岭南如何逐步发展成为国家门户之地的发展历程,并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讲述如何面向公众、融入当下、服务社会。

据 了 解 ,东 莞 市 名 家 课 堂——“文化茶山”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已举办三期,聘请文物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围绕湾区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主题,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推动茶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高地和“百千万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