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个小时,5次电除颤,不断充电、放电、充电、放电......8月24日中午,在磐安县中医院ICU病房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正紧张上演,这场面就像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医疗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起接着往下看。
前一夜,八旬患者老李(化名)在内科病房突发昏迷,心跳骤停。紧急时刻,急诊重症医学科孙林峰与王俊华迅速介入,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气管插管,历经十几分钟的奋力抢救,终于让老李恢复了自主心跳,随即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然而,挑战并未因初步抢救的成功而终止。进入ICU后,老李的心跳如同脱缰野马,乱跳不止,血压急剧下降。“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肾损伤”,每一个诊断都像是在判刑,家属也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
8月24日中午,ICU内气氛凝重而紧张。尖锐的警报声接连不断,每一次响起都伴随着医护人员急促的脚步声和紧张的指令声。“室颤发作,血压测不出,赶紧除颤准备!”这样的紧急呼叫不断在病房内回荡。不到5分钟的时间,“尖端扭转室速,再次除颤”的指令又接踵而至,1个小时内,这样的场景反复上演了5次,每一次都全力以赴,每一次都争分夺秒,终于将老李从死亡的边缘再次拉了回来。
虽然病情不容乐观,但家属的信任还是给了医生信心。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超声、心肌梗死排查,充分的镇静镇痛,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季春莲主任的带领下,ICU团队细致梳理老李的病情,结合检查结果,敏锐地捕捉到血液低钾可能是导致心脏节律紊乱的元凶。老李本就患有心脏病,心功能不佳,加之进食减少和利尿药物的使用,进一步加剧了钾元素的流失。
针对这一发现,ICU团队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足量补钾、适量补镁、缓慢补液以纠正休克,同时给予呼吸支持。随着治疗的深入,老李的心跳逐渐恢复了稳定的节奏,血压回升,肾功能也逐步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显著提升。
一周后,老李成功脱离呼吸机,气管插管顺利拔除。再经过三天的密切观察和稳定治疗,老李的身体状况进一步好转,达到了转入内科病房继续康复的标准。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他个人毅力和医疗团队努力的最好证明,也预示着老李即将踏上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之旅。在内科病房,他将接受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以期全面恢复健康。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