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杨先生在体检中发现肺结节,但由于缺少咳嗽、咳痰等典型症状且非吸烟者,故未予充分重视。直至今年6月,因健康疑虑,他前往磐安县中医院咨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派驻磐安县中医院呼吸科专家傅海斌副院长。傅海斌通过对比杨先生近几年的肺部CT影像,发现了结节的微妙变化——去年11月的影像中存在一个大小仅有6*4毫米,却伴有晕征的肺结节,而前一年同一位置并无异常。考虑到为新发肺结节,已过去半年,建议杨先生复查肺部CT。
结节突变,紧急应对
复查结果令人吃惊:肺部结节在半年内显著增大,已经达到18*21毫米。为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杨先生随即被安排入院。呼吸科组织多学科会诊(MDT),放射科陈松宽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该结节虽短期增大,但肿瘤可能性不大,经三维重建显示为不规则团片状影,增强后中度强化,炎性病变首先考虑,隐球菌可能性大,建议肺穿刺活检,予以NGS(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隐球菌抗原检测。最后,病理报告提示结合HE形态及特殊染色结果PAS染色(+)、六胺银染色(+),病变符合肺隐球菌感染;隐球菌抗原检测阳性;NGS提示新型隐球菌阳性。综合上述情况,诊断为:肺隐球菌病,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
杨先生深刻体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他庆幸自己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并得到了专业团队的及时救治。这份庆幸与感激,让他即便身处医院,也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果、奶类、土壤、鸽子粪和其他鸟类的粪便中,为条件致病菌,大多于宿主免疫力低下时致病。它除了会引起肺部感染,还具嗜神经性,容易播散至脑导致隐球菌脑膜炎,治疗棘手,病死率较高。
隐秘病因,浮出水面
杨先生平日里身体硬朗,无影响免疫力的基础疾病缠身,那他怎么会患上这个毛病?
经过询问得知,杨先生家中有一个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的地下室。地下室里,尘埃与湿气交织,为霉菌提供了完美的生长环境,导致存放的物品表面常常覆盖着霉斑,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霉味。而杨先生,不时踏入这片“禁区”,进行物品的整理与归置。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让他在无形中成为了霉菌攻击的目标。地下室内弥漫的大量霉菌孢子,特别是其中极具侵袭性和危害性的隐球菌,被杨先生频繁吸入体内。
鉴于此,呼吸科专家傅海斌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是那些与杨先生有类似生活环境的人群。他特别指出,由于鸽子粪便中常能分离出隐球菌,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与鸽子及其粪便直接接触,同时减少前往鸟类聚集区域,以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对于无法避免的阴暗潮湿环境,傅海斌建议提前开窗通风,增加空气流通。若条件允许,可佩戴专业的防护口罩,并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同时,在家中或工作场所中一旦发现发霉物品,应立即处理,避免霉菌孢子影响健康。
(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