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校科研处联合学校各二级学院着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以科研项目申报为抓手做好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有侧重地打造各学科核心团队,在全校范围内的重要研究领域对重点问题的凝练和科研队伍申报组织方面下功夫,科研项目的申报数量、立项数量、获奖成果均有显著提升。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项目立项名单,我校青年教师陈光位列其中,获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这也是我校首次在国社科青年项目类别中获得立项突破。经济管理学院陈光博士获批的项目《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内生增长路径研究》,资助经费20万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全国社科领域最高级别的科学研究项目,是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面向全国资助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其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性作用在社科层面极为明显,历年全国申报范围广、数量高,获批数量少、难度大。
此外,近日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此次202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全省共申报3006项,批准立项482项,立项率为16%。我校在此次项目申报组织工作中,共计申报25项,其中5人成功立项,立项率为20%,较往年立项率显著提升。
本次5项立项项目负责人分别是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黄永美、外国语学院阎浩然、师范学院王雅荔、学前教育学院张宣、体育学院曹璐。申报项目的学科涉及历史考古学、语言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等方向。
又讯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的通报》,我校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李莺教授参与的农业技术成果《五种球根花卉新品种筛选、推广及高效生产技术集成》荣获二等奖,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李菁副教授参与的《大樱桃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成果荣获三等奖。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是全省农业领域科研推广工作最高层次的奖项,旨在奖励在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中作出重要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农业科技单位和人员,我校教师首次在该领域获奖。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报》(陕政字〔2024〕7号)文件,公布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结果。全省共有300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00项、二等奖156项、三等奖162项。
我校共4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较往年有很大提升。分别为曹莹教授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的对策研究》(智库报告二等奖);李向菲博士的《清代陕西金石学著作十种(清代陕西金石学著作十种)》(著作二等奖);韩红建教授的《中国精准脱贫100例(第1-3册)(译著)》(著作三等奖);张少华博士的《不同抑郁症状青少年调节不同强度情绪时策略选择的差异》(论文三等奖)。
近年来,学校坚持“有组织的科研”,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研究质量与创新力;完善成果评价体系,确保报奖材料精准有力;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报奖环境;加大成果宣传与推广,提升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建立报奖辅导机制,提供个性化指导与服务,助力科研人员报奖获奖。今后,学校科研工作将继续以“七个五”工作举措为抓手,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规范高效的管理原则,通过改进服务,为教师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尽可能多出高水平项目、高级别成果和高层次人才。
(来源: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