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首大学 - 《吉首大学报》

—题记

图片新闻

作者:文传学院  钟子昂    
2024-09-25     浏览(48)     (0)

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大学校园看到老建筑的故事,感叹老建筑的价值和历史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逐渐消失,作者感到悲伤和怀念。

去年秋天,我第一次在大学校园的一座深林掩映的小山丘上看到了它,青砖砌的石墙,深深浅浅的灰色颇为质朴淡雅。不禁想到我在网上看到的民国时期的国立茶峒师范,其庄重秀丽,恰为眼前之状。而这眼前的楼,大概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有两层,上面一层有露台,露台边有简易花形石质围栏。透过玻璃窗,木质的楼梯,透出沧桑的历史感,这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对大学的期待。我觉得它像一位老人,像一位使者,他在几十年的风雨中等着我。让我觉得这里是经历过时光洗涤的殿堂。

学校里的老建筑不知不觉成了我大学生活的信心来源之一,因为有了它们,我愿意在这里静心地求索。

后来,一位高中的同学放假回来找我,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小语种专业。我没有带他去高楼林立的新校区,而是带他来看了看我们有些陈旧的老校区,只因为我觉得老校区的这些旧建筑,才是我们大学真正的底蕴之所在。

走过长长的石阶,我带他去看了看那栋楼。当我问他:你们学校应该也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吧。

他竟说,没有。我说,怎么会?北外建校应该有一百年了吧。他说,我们学校的面积并不大,都是一些新建筑,老房子应该是之前都拆掉了吧。

我心里默默想着,原来我能见到这座老房子是幸运的,而这座老房子也是幸运的,因地处偏僻的山丘,学校一直没有拆掉它。我想着,我们学校的建筑还保存完好,是多好的事呀!还记得四月清明的雨后。我举着伞流连于校园,走过礼堂,走过1958年建校之初就陪伴学生们的医学院办公楼,最后再走上那长阶,去见一位故人…它仍然平静地矗立于山顶,一切都是初见时的模样,当时的我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殊不知,这最后的一瞥却成了空谷的绝响,五一放假回来之后,挖掘机和不少工人在小山丘附近作业,我不禁有些好奇,想看看上面在修什么,可当我再一次登上那个低矮的小山丘,只看到一块红色的牌子和几个醒目的字:

山顶,危房,拆除。我急忙走上去,眼前却只有一片废墟和一台挖土机。我一度觉得自己眼睛好像看不清东西,那么好的一座楼,怎么会……可是,它真的消失了,成了碎石,成了破瓦,成了卡车上成堆的梁木。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在脑海里一遍遍回忆它从前的样子,以作最后的纪念…默默地走下小山丘,陈旧古朴的办公楼前亮着一盏澄黄的灯,我的心里,一丝忧伤缠着一丝怀念。我走到办公楼前,望着它敦厚的石柱,一直望,一直想。

思绪一缕缕顺着石柱深邃的纹理游走,我好像明白了一些东西。尽管,人类一直努力地留存那浩瀚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与印记,可是,岁月的消磨,自然界的风吹雨蚀,还有那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都让它们难以成为永恒……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有完好地记录下它们曾经的模样,让它们的生命在文字与影像的世界里得以永恒,以感恩我们与它们相逢相知的无限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