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负责电视新闻采编及吉林油田微信公众号的统筹工作。今年,是我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此时,是我第八次站在记者节的发言台上,向大家汇报工作,分享感悟。
过去的七次,我分享过作为新闻新人的心路历程,探讨过要闻采访的技巧,展示过对外宣传的成果,也讲述过在暖房子工程和抗击疫情宣传战役中的点点滴滴。那时,电视新闻宣传事业如火如荼,我们心气儿十足,干劲儿十足。
二十年时光荏苒,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崛起,我坚守了二十年的电视新闻似乎成了“冷板凳”。然而,初心不改是我们电视新闻人始终如一的信念。今天我主要想向大家汇报的是,近年来,我们传统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如何在行业寒冬中坚守新闻初心,努力提升自我,为吉林油田的新闻宣传工作再立新功。
■ 直面宣传环境的挑战,坚守使命担当的初心,巩固传统宣传阵地
二十年前,电视新闻人愁的是分身乏术,无法满足所有单位的宣传需求。而如今,我每天面临的是稿源稀缺,人们对电视新闻的意愿减弱。尽管如此,我们的电视仍拥有一批忠实的观众。对于公司决策政策、改革动态、人事调整等信息,他们依然把电视新闻作为权威的信息来源。特别是一些老石油,每天七点半的油田新闻始终是他们与油田保持血肉联系的纽带。这也正是我们坚持做好电视新闻的动力所在。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按照中心领导的安排,我们积极调整栏目定位,将时政解读报道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树立权威宣传形象。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紧密围绕新班子确立的“325”工作思路、新“681”发展目标,通过系列评论员文章的深刻剖析、专题报道的细致描绘、特别栏目的创新呈现,及时、准确、深入地解读了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前瞻视野、战略蓝图与政策导向,为公司改革发展铺设了坚实的舆论基石。
在基层宣传上,我们树立服务意识,由过去的等新闻变为现在的送宣传上门。结合公司不同时段工作重点,我们主动联系基层单位,帮助他们进行宣传策划。其中,我们与储运销售公司策划的新春走基层“保供守岁人”,与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策划的健康企业创建等一系列新闻报道,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新闻还在中国石油新闻联播中进行了重点播出,得到了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高度认可。
■ 直面宣传阵地萎缩的挑战,坚守主动作为的初心,拓宽传播渠道
新闻宣传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坐以待毙。传统阵地萎缩,我们就打造新阵地。为适应人们收视习惯的变化,今年年初,我们对吉油V视视频号的发布策略进行了调整。我们委派资深记者,将公司主要领导的电视要闻精编成要闻短消息,在保证准确性、严肃性的前提下进行单条推送。目前,已累计推送要闻短消息近200条,视频播放率超过50万。这一创新成果,坚定了我们继续做好油田新闻栏目的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把基层的电视新闻栏目中的深度报道、新闻调查等精品新闻在手机端进行单条推送,进一步提升新闻发布的时效性和传播的广泛性,逐步培育稳定的受众群体。在这里,我也恳请各位领导,在闲暇之余,动动发财的手指帮助我们转发一下,帮助我们推广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平台,共同提升新闻传播力。
■ 直面设备和人员老化的挑战,坚守追求卓越的初心,做强外宣业务
多年来,我们还承担着对中国石油党组宣传部旗下的影视中心的电视节目的投稿任务。去年,党组宣传部进一步提高了对这项业务的重视程度,将原有新闻栏目改版升级为一周五期的《中国石油新闻联播》。
而随着栏目的升级,对画面指标、节目的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努力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一方面加深对集团公司阶段宣传重点的理解,努力挖掘吉林油田的优势和领先领域,提高新闻稿件的硬实力。其中,我们不断挖掘吉林油田的低碳转型、绿色发展这一新闻富矿,牢固树立吉林石油人勇于创新、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我们集中现有精良设备,将好钢用在刀刃上。采用事前策划、细节、制定拍摄脚本、集中拍摄方式,务求保证画面效果和节目质量,做到打铁自身硬。过去的两年,我们连续被集团公司党组宣传部评为“中国石油新闻联播优秀组织单位”。今年截至目前,我们在中国石油新闻联播的发稿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新闻是新的,但从事新闻的队伍,几乎多年未变。目前,我们队伍平均年龄已达49岁,绝大多数人已经干了三十多年,大家都已不再年轻。但作为一直在传统媒体耕耘的人,我们坚守初心、努力奋进的精神仍在。过去的几年,在中心融媒体转型发展中,我们依然有着一颗勇于争先的年轻的心,不断在短视频制作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目前,我们策划、制作的《油田未来的样子》《职业驱碳人》等十余部短视频作品已在央视频、中国石油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全球多维青年论坛等平台发布,这大大增强了我们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没有哪一朵花的光明绽放,未曾经历过破土前的黑暗。此时,我们又即将迎来属于我们行业自己的节日,这是我们的喜悦,也是我们的荣光。此刻,我想代表我们团队对大家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们是认真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是担当的!走出寒冬,拥抱时代,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