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 《九院报》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
助力鉴别微小病灶,指导临床诊疗方案

2024-10-15    

图片.png

今年 63 岁的张某,胃癌术后于我院消化内科辅助化疗,化疗8次后复查胸腹盆增强 CT 及胃镜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主诊医生分析患者的历次病历后,发现尽管按传统诊断标准,患者评价为 CR(完全缓解),可结束术后化疗,但是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却呈逐次轻微升高,是否可能存在常规检查未能发现的肿瘤复发?经进一步的 PET-CT扫描显示,术区存在多个轻度代谢增高、大小约 0.6cm 左右的病灶,淋巴结转移不除外。这些淋巴结是肿瘤转移,还是炎性肿大?传统的 CT引导下穿刺对于如此小的病变活检阳性率低。如果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产生不利抉择。

消化内科王东主任医师评估后认为,尽管可疑淋巴结非常小,但还是可以尝试进行超声内镜下穿刺检查,获取淋巴结组织送检。随即,患者在镇静下进行了超声内镜的检查。检查中,王东主任充分探查了手术吻公口周围的腹腔血管及淋巴结,最终选定了两枚可疑的肿大淋巴结,大小分别在 0.6cm左右,拟行细针穿刺活检。对于如此小的淋巴结,内镜下穿刺难度很高。在超声引导下,王东主任带领团队细致操作,成功对每个淋巴结进行了3次穿刺,获取了病理组织条及细胞学样本送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考虑为胃痛转移。

针对这一例患者,王东主任指出,位于消化道管腔周边的可疑腹腔内淋巴结肿大,有时可因为其微小而难以被常规影像学检杏所确诊,且定性困难。但是,此类病灶的定性往往能对后续临床决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故而在临床上意义重大。此时,线阵超声内镜(EUS)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直肠周围脏器、组织的病灶,如纵隔、胰腺实质、胆胰管、消化管周围腹盆腔淋巴结肿大等病灶,并对可疑病灶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或活检(EUS-FNB),送检病理学诊断,为外科手术切除指征提供影像学依据,为无法切除的病灶提供病理学依据指导放化疗,为恶性肿瘤术前完善分期诊断,以及赛性病变的超声引导下内引流等。

随着王东主任医师的引进,九院消化内科在超声内镜诊断及治疗领域跨入国内领先水平,相关工作的开展将极大地拓宽消化内科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能力,并为普外科、胸外科、肿瘤科、感染科、病理科等院内相关学科的协同发展助力。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