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师大报》

在《学为人师》舞台剧剧组的20天

蒋乐言

2024-11-01     浏览(44)     (0)

作者通过排练舞台剧,缅怀贺宝根老师的事迹,讲述了在短短的20天内传扬师德精神的经历,让大家受益良多。







  场馆的白炽灯极力稀释着我如梦初醒般的错愕,《学为人师》舞台剧的谢幕成了猝不及防的转场,脑海只剩下一片冗长又炽热的嗡响。说实话,从未设想过自己能在青春中最美好最盛气的时候,站上学校的大舞台出演一场令人潸然泪下又意义深远的话剧。从召集到演出结束,只有短短20天,从时间的定义上来说太过渺小,所以我本以为这份经历会随着时间沉入记忆的大海,不承想突如其来的戒断扑面而来,令人有些无所适从。
  风裹挟着谁,悠长又匆匆。
  开学前两天,辅导员问我愿不愿意出演“宝根师德师风研习社”的宣讲剧,演绎贺宝根老师的英雄事迹。演话剧对我这个楼兰剧社的社员来说,正处于舒适区,于是我欣然答应。试戏那天,团队成员一遍遍练习着试戏的台词。那会儿的我尚无暇翻阅完整的台本,目光聚焦于一段段台词。我边读边想:我们要演绎的是怎样一位教师?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走到台中央,以自己感悟到的方式把台词念出来。导演老师让我即兴来一段。一听到要即兴表演,我可激动坏了,心想这是老师对我的认可呀。带着些许紧张,我完成了这一小段试戏。有些意外的是,导演最终让我担任一个类似画外音、主持人的角色,没有互动的对手戏,相对简单。松了口气的同时又觉得有点怅然,显然内心还是希望自己能更享受舞台。
  排练的过程总是繁忙又枯燥,作为第三幕才出场的角色,我常常一边观看队友前两幕的排练,一边默背着自己的台词、调整状态。每一次练习都有令人惊喜的进步,这里的神态更自然了,那里的细节还需要打磨……从一开始懵懂地聚集在一起,冠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到现在身临其境作为和宝根老师一起测流的学生,受到剧本中宝根老师人格魅力和英勇献身事迹的感染,渐渐地我感受到剧组大家庭对宝根老师的爱与敬意。
  每一次第三幕熄灯落幕,“宝根老师”跳下“水”救小徐同学,我们不遗余力地扑向老师。我都会趁着无光的环境偷偷哽咽,仿佛自己就在那样危险汹涌的浅滩边,看着老师奋力救人,而我却无能为力。贺宝根老师是这样一位体恤学生、致力科研的人民教师:自掏腰包资助有困难的学生;热情参与学生创办的期刊,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即便在野外考察也会及时在网上解答同学们的疑问。面对不断高涨的潮水,宝根老师仅抱着一块泡沫塑料,扑向呼救的学生,毅然决然地用尽全力把学生推上岸。在那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老师肯定想了很多很多,有过慌张,有过纠结,但最终只有“救人”两字。跳入潮沟救人的刹那,他抛弃了一切。只有英雄才能这般无畏!只有英雄才有如此作为!
  九月的风,牵起谁人走。
  当看到作为贺宝根老师最后一届学生姚京东老师在舞台中央,红着眼、流着泪,颤抖着攥紧话筒,诉说着对贺老师的思念时,我再也忍不住哭泣,任由泪水顺着脸颊流下。贺老师,您看到了吗?大家都很想您,都很爱您,一代代师大人接续传颂着您的事迹。
  姚京东老师没有照着台词背。他哽咽了两次,把还没来得及对宝根老师说的心里话尽数说出,真情实意的话语让人潸然泪下,肃然起敬,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临场发挥的话语更显真情,更加动人。
  对贺宝根老师的怀念无法用三言两语说尽。泪水布满面庞,遮不住心中的忧伤,音乐厅外雨下得愈来愈大,一滴一滴打落在所有人的心里。作为后辈,我何其有幸,在短短的20天内排练演出舞台剧,传扬宝根老师的师风师德。舞台上的我们沉浸于思念与追忆之中,您也许都能看到,只是望而不语,静静地守护。我想未来不管身处何方,都应将贺宝根老师的精神铭记在心,走上讲台的同时,把这份伟大的师道永恒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