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师大报》

三十四载师生情

朱伟强

2024-11-01     浏览(116)     (16)

作者回忆与林老师相处的点滴,表达对林老师去世的悲痛之情。作者希望与自己所爱和爱自己的人相伴更长久。




  今年7月初天气很热,我仍准备像往年一样给年近90的林士明老师打个电话,请他和师母暑天注意保重身体。林老师一定仍会开心地感谢我,说他们待在家里尽量不出去。万没想到的是,7月5日意外得到噩耗,前一天深夜林老师突发疾病去世了。
  林老师在我读大二时开始做我们班班主任,一直做到我们本科毕业。他一直戴副眼镜,面容清癯,待人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对我们充满爱心、保持着宽容。大三上学期,我们年级要下乡劳动,他特意和电大的学生、时任上海县塘湾乡党委书记联系,让我们班到塘湾乡南平村劳动,对搭伙、洗澡、住处、劳动等事宜都做了妥善安排。我们临近毕业时,他深知学校鉴定意见对我们个人的重要性,认真撰写49名学生的鉴定意见,只写优点,不提“希望”。我作为班干部有时要到林老师家商量班级工作,他总是热情接待,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指导我如何做好班级工作、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林老师没给我们班上过课,为弥补这一遗憾,临近毕业时我特意去旁听了他给别的班级上的“涉外秘书”课。林老师讲课内容精辟、条理清楚,板书也漂亮。
  大学毕业后,每年春节前我总是选一个周六或周日上午,约上几位同窗好友带着营养品去林老师家看望他。林老师和师母看到我们来总是喜笑颜开,忙为我们泡茶,桌上已摆好巧克力、花生糖、瓜子、水果等。林老师关心地问我们各自工作、家庭等近况,我们也了解他日常生活情况。他和我们常谈起在杭州大学中文系、上师大中文系工作的经历,还有他引以为傲的孙女。临近中午,我们请林老师夫妇坐我们开的车到外面餐厅用餐,边用餐边继续聊,其乐融融。餐后再开车送他们回家。每次和林老师相聚,我都仿佛回到了美好的大学时代、青春岁月。
  林老师退休后长期保持着看书、读报和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关心着国家大事。每天早起后和师大几位退休老教授沿着操场边散步边聊天。70岁以后他一般不到外地去了,说到外地去会打乱平时有规律的生活。
  林老师曾多年担任上海写作学会秘书长,我大学毕业前他赠送我一本他主编的《企业必备文书》一书。2022年春节前,我和一位同窗去看望林老师时,他送我们每人一套《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和《中国现代散文选》。这些书将激励我们终身学习、永远上进。
  我们大学毕业10周年、20周年聚会林老师都参加的,去年10月毕业30周年聚会他也来的,当时他神采奕奕、思维清晰。如今我在电脑里仔细看着这三次聚会我们和林老师一张张的合影,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当时师生欢聚时的一幕幕场景,耳畔回响着林老师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恍如昨日。又想到以后我们毕业周年聚会林老师再也不能参加了,不由悲从中来。
  我原想凭林老师目前的身体情况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活过95岁应没问题,我们师生还能相伴好几年,没想到心愿未遂。
  人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场场的告别,向自己慈爱的父母告别,向恩师告别,向关系密切的亲友告别。每一场告别都是此生永远的痛。我只是希望能和自己所爱的、爱自己的人在这世上相伴的时间长些,再长些……
(作者系1989级中文系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