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阳师范学院 - 《南阳师院报》

铿锵步伐踏新途 意气风发画新卷

——记南阳师范学院2024年迎新活动

作者:◎学生记者王美妮陈婷婷吴玉娟王涵钰杨紫涵/文李雯金波/图    
2024-10-01     浏览(42)     (0)

文章描述了南阳师范学院新生报到的场景,展现了志愿者、家长和新生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校园充满爱与温暖,志愿者们无私奉献,新生们怀揣赤诚与热忱,砥砺前行。


编者按: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夏暑渐行渐远,天地日渐广袤,我们在蝉鸣聒噪的夏天告别,必将在金风送爽的暖阳中相逢,在叠翠流金的新气象里共赴南师之约。此时风正潮平,必将扬帆远航,南阳师范学院2024级新生们,欢迎回家!

新生启航 四方学子录愿景

千山万水,四海汇聚,满“新”欢喜,如约而至,期待了一整个夏天的新生们,我们终于见面了。阳光洒落,为整个校园增添了几分明亮与活力,迎接着新学期的到来。一张张新鲜的面孔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携着行李,有条不紊地完成报到流程。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王一涵同学引起了记者注意,问及初衷,他十分自豪地说:“报考这所学校是为了提升自己,希望我不仅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能通过跨学科学习和丰富的课外活动,全方位地发展自己。”地面光斑片片,宛如点点星光落下,又如新生们炙热的心脏。

九月至,秋风起,宜想念,宜相见,亲爱的24级南师学子,青春的画卷已缓缓展开,希望的征程已迈入正途,愿你们以盛夏为序,怀揣赤诚与热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笑靥如花 无私奉献送暖阳

九月的晨曦如温柔的手指,轻轻拨开云层的帷幔,将第一缕阳光播撒大地,为南师的每一个角落披上温暖的金纱。中区与五一路的大门,早早就迎来了各学院的志愿者,他们身着鲜艳的红马甲,高举学院的牌子,低声细语间流露出的是对新生到来的殷切期盼。

日头渐高,图书馆门前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鸟好似在欢迎新生的到来。教育科学学院的志愿者韩林希忙碌在迎新一线,小小的身体中散发着大大的能量。“我已经不记得帮助了多少人,有需要我就会立马上前。”此时的她还未来得及擦去额头的汗水,却依旧活力满满。谈到志愿所感,她认真言道:“大家虽然都很累,但依然愿意帮助别人,可谓是累并快乐着,我想这就是志愿的意义所在吧。”奉献无大小,总有人铭记于心,一切辛劳,皆化作甘甜。

阳子湖上,几只在湖面上尽情玩耍的白鹅与周围的花草构成了独特的画卷。湖旁,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志愿者宁悦彤面对新生的问题,她都耐心解答,面对家长的担忧,她分享大学趣事,消除家长的顾虑,奉献的花蕾在初秋的微风中愈加娇艳。

在这片充满爱与温暖的土地上,每一位志愿者都是南师最美的风景线。他们笑靥如花,分散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无私奉献。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为新生服务,让他们感受南师温暖”的真谛。

寸草春晖 临别依依展情深

天光未醒,校园的人声却已盖过了鸟鸣,阳子湖旁多了些新的面孔。记者们穿梭在人群中,注视着来往的一对对家庭,同样记录着一幕幕真情,同时也是父母隐晦而伟大的爱。

时间已过八点,薄雾遮住了初升的日光。在中区大门,记者遇到一位落单的母亲,在了解对方是单亲家庭后,记者关切地问道,“您一个人把孩子供应到大学,一定很不容易吧。”阿姨的脸色红润,“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她这样笑着回答,而眼中隐隐闪动着泪光。她说:“我儿子在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就读,我来这里是想知道他要学点什么。”十余年的努力,一位母亲的成果在此具象化。

日光倾泻而下,渐渐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告别那位母亲,中区宿舍楼下一对陪女儿办理手续的父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交谈期间,父母的言语中满是牵挂,“这孩子是头一次离开我们出远门,我们要给予她最大的支持。人们常说穷家富路,我们不希望她被看不起。”父亲宠溺地摸着女儿的头发。”当问到对孩子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展望时,他们答道:“孩子能在这样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学里读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足够骄傲了,我们希望她学有所成,将来好回报国家和社会。”这样质朴而纯粹的爱,无不令人动容。

良师如梯 俯身托举升新阳

晨光熹微,微风习习,目光所及处尽是一条条鲜红的迎新条幅。跟随新生的脚步,记者们发现了这样一群伫立在帐篷下眺望着的人——尽职尽责的辅导员、亲切友善的生活导师,正耐心迎接着每一位新生。纵使烈阳高照,他们也丝毫不懈怠。

天边一抹绚烂的橙红悄然铺展,如同画家精心调配的颜料。逸夫楼前,迎新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拖着大小行李来来往往的新生和家长络绎不绝。这时一个环视现场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经询问得知,他是文学院辅导员程老师:“学校对迎新工作非常重视,提前收集新生信息,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希望南阳师范学院能够给学生们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他望向周围形形色色的新生们,满怀希冀地说道。

桂花轻轻摇曳,仿佛是在低语,而那香气,便随着风的节奏,缓缓飘散开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记者们发现了一位背着书包愣在原地的新生,正当记者想赶上前帮忙时,一道身影迅速凑了过去,询问得知他是研究处副处长王申老师,面对采访,他耐心地叮嘱新生:“我觉得他们从高中进入大学,一定要努力适应身份转变,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城市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希望新生们都能不断探索这个世界,不要浪费大学生活。”就如文学院24级辅导员程成老师寄语新生般:“不要惧怕改变,要敢于打破舒适圈,不断进步,折腾的人生更有意义。”

已是午时,阳子湖上波光粼粼,草木簇拥的石碑上,“博大”“厚重”的刻字格外鲜红。愿新生们争做努力攀爬的初升太阳,以“博大”为追求,以“厚重”为步履,一起成长,让折腾的人生更有意义。

天边的最后一抹夕阳悄然隐去,校园逐渐披上了夜的华服,街头巷尾,华灯初上,食堂窗前,饭菜飘香。校园街道的路灯一盏一盏地亮起,像是夜空中最温柔的星辰,照亮了家长们归乡的路,也点亮了学子们前进的路。在南阳师范学院,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而那些关于日落昼升的校园回忆,将陪伴着他们一起,奋力拼搏,展开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