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医科大学 - 《西南医科大学报》

医大人物·学子榜样

深『研』西南,『博』入同济,奔涌向前

——记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2021级研究生雍媛媛

2024-10-25     浏览(97)     (0)


编者按: 长江畔,江水滔滔,昼夜不停,奔流不止,她八年如一日拼搏奋斗,从泸州西南医大到上海同济大学。学习绩点硕士阶段综合排名第二,荣获国家奖学金、学校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各级各类奖学金9次,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学校优秀毕业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她,就是学校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2021级研究生雍媛媛。夯实基础高楼立,深耕科研成果佳,奉献社会明党心,滴水终汇入了心之所向的大海。

从心而为  积跬步上高台

2016年,在高中班主任建议下,雍媛媛报考了西南医科大学,开始了本科阶段康复医学四年学习。随着医学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她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宝贵。同时,医院实习也让她认识到生命的脆弱。“通过自己的医术为患者减轻痛苦,治病救人”逐渐成为雍媛媛的心之所向。基于对自己后续发展的规划,雍媛媛选择从事基础科学的相关研究,希望自己在这方面能够有所突破,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早日运用于临床帮助广大患者。

然而逐梦路漫漫,何曾是坦途。本科阶段的康复医学专业课实操考试对雍媛媛来说就是通向高台的“绊脚石”之一。实践部分要求同学们扮演患者和治疗师对题目进行演绎。由于缺乏临床相关经验,雍媛媛对疾病的了解并不深入,“我当时觉得这个考试很难,需要扮演双重角色,扮演患者时需要生动地展现出相应症状,扮演治疗师给患者做治疗时还需要对手上正在进行的动作进行讲解。”但只要积极面对,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面对挑战,雍媛媛化压力为动力,提前拉开复习战线。请教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关注考点,掌握重要知识点;保持“预见性”思维,早早准备需要的物品,不打无准备的仗;平时和室友反复练习实操部分,在不断累积下牢牢掌握操作技巧,最后在操作考试中实现了完美演绎。

本科毕业后,雍媛媛选择继续留在西南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硕士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余崇林教授的指导下,开启了自己新的学习之旅。硕士期间,雍媛媛跟着吴安国教授做神经方面的相关研究,专攻阿尔兹海默症。通过研究,她发现这一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她想为这些患者做点什么。发现研究神经科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雍媛媛毅然深入学习钻研,产出了《中药单体多通路抑制铁死亡抑制阿尔兹海默病》《一种中药提取物在细胞和线虫模型中抑制铁死亡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研究》等研究成果。

谈及学习,雍媛媛认为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自己的节奏,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模式的学习方法,用时间和精力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保持整体思维,在偏航时及时修正,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地点。雍媛媛在学习上一次次攻克难点,打不倒的她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雍媛媛看来,“将自己的青春倾注在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是值得的”,怀着“通过自己的医术为患者减轻痛苦,治病救人”的心愿,她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丰富自我,默默耕耘。在医大学习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学校一等、三等学业奖学金等各级各类奖学金9次,硕士阶段综合绩点排名第二……最终考上了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登上了自己理想中的高台。

  不期而遇   勤摸索成佳绩 

在很多人看来,科研是一件不断重复、枯燥且无趣的事情,但热爱科研的雍媛媛并不这样认为。科研到底有多有趣?她侃侃而谈:“每次实验成功都会让我感到快乐和自豪,远远可以抵消长时间实验带来的疲惫。”无论是细胞实验、动物实验还是构建线虫模型,雍媛媛不仅愉悦于实验成功的满足感,更享受科研本身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由于康复医学系对科研的重视,并为此专门设立了“创未科研工作室”,雍媛媛与科研的故事在本科阶段就拉开了序幕。一开始她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参加系里工作室的科研课程,直到后来真的有机会亲自上手去撰写标书,参加双创课题申报,她意识到了科研好像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遥远。“工作室老师们为了给我们改论文,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张弛主任还亲自教我们如何撰写标书,构建假设……”雍媛媛感动道,从此科研就在雍媛媛心中萌了芽。

硕士阶段,在学校基础医学交叉创新与转化研究中心、中药活性筛选及成药性评价实验平台(泸州市重点实验室)做实验的日子,又让本身对中药感兴趣的雍媛媛开展了一系列中药单体在抑制铁死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作用机制上的研究。提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雍媛媛饶有兴致道,“做了这些研究后,我发现中药的治疗效果并不比西药差,未来很有可能会将某些中药单体发展为治疗疾病的临床新用药。中医中药还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更不应该放过对中药的深入研究。中药研究是非常了不起的研究,很有意义!”

然而科研过程向来是“喜忧参半”,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可以随随便便成功,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探寻。“实验进入低谷期是很常见的事,需要经历一次次的试错重来,被否定再重来”。令雍媛媛印象最深的就是研一刚入学时的一个染色实验,一个现在看起来很简单很基础的实验却让她苦恼了将近一个月,要不是图片拍摄有问题,要不就是没办法正常染色。面对这个自己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雍媛媛与实验指导老师吴安国教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及时进行了沟通,重新购买染剂,反复研究实验步骤,吸取前辈经验,寻找小技巧、小窍门,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实验成功。后来“拍出结果的那一瞬间喜悦”也成了雍媛媛后续科研实验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会在探求中前进是科研又一大课题。雍媛媛在做关于抑制铁死亡在线虫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应研究时,需要找到一些指标去界定线虫是否发生了铁死亡。由于当时关于铁死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在线虫方面的研究特别少,故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这并没有难倒雍媛媛和她的同伴。吴安国教授偶然从某篇文章中看到可以用钙黄绿素对线虫进行染色,于是雍媛媛查找了多篇文献去参考染料条件,在结合实验室之前做染色方法的基础上对钙黄绿素染色的步骤、条件和方法做出大胆的尝试,出乎意料地仅实验两次就完成了对线虫的染色。这种界定线虫是否发生了铁死亡的指标成为了他们团队的发明专利,给从事铁死亡和线虫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借鉴资料。

雍媛媛凭借着热爱和坚持,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低谷期,走上了通往荣誉殿堂的道路: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学术论文影响因子累计57.09;成功申请国家专利1项……她不断朝着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变为治病救人的良药”这一目标努力,为医学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奉献青春   入基层明党心

“我一定要向党组织靠拢,这是一个全面提升自己的机会”,雍媛媛一进医大的校门就在心里种下了入党的种子,毫不犹豫提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到后来,她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的经历见闻一直浇灌着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2018年,本科阶段的雍媛媛参加学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前往凉山州开展禁毒防艾活动。通过走访入户了解村落艾滋病患病情况,雍媛媛发现“不了解”是导致大多村民患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雍媛媛和她的队友们走遍县城、村落宣发艾滋病资料,宣传有害之处,讲解防治方法。实践活动开展遇到困难和挑战是常有的事,“我记得当时去发避孕套,村民们都比较抗拒这个事情。”但是山不碍路,路自通山。迎难而上是雍媛媛和其团队的态度,设立发放资料人数目标,相互鼓励,一群人朝着一个方向使劲,用有限的力量发挥最大的效力。

“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不是流于表面的。”这是雍媛媛从这次经历中得到的最大感悟。“国家为贫困地区修很好的高速公路,为贫困人员提供住房,向特困地方定点支援帮扶……”被党和国家为人民办实事的务实精神所触动,雍媛媛愈发想要向党组织靠拢,去更高的平台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竭尽全力为健康事业尽一份心,用所学所能回馈社会。

雍媛媛不仅在凉山昭觉留下了自己的青春身影,她还去广安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正是这一次次深入基层的经历,让她更加坚定成为一名党员的决心。雍媛媛在校期间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努力学习医学真本领,积极参加校级组织和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班级学院工作,全方位提升自己,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最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党员,雍媛媛不断用奋斗诠释责任与担当,用奉献书写自己的青春史诗。

像花朵向阳而生,像蝴蝶寻梦而行。雍媛媛凭着自己的拼搏和汗水迈进一个更大的舞台,未来她希望自己在博士阶段首先完成既定的工作,同时用一颗炽热的心去感知生活的温度,在细微之处探寻美好,去学习、去探索,在多个领域翩然起舞。

>>>结语:

如今,雍媛媛捧着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迈入全新的征途。尽管前路仍有很多挑战,然梦想赤忱,雍媛媛将怀揣热情与执着,乘风破浪、奔涌向前!愿同在医大的你我,亦能通过不断拼搏探索,汇入心之所向的大海。

文/李露  肖欢欢  贾峻敏   阳诗韵   杜文瀚   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