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印发了 《青岛大学二级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青岛大学教学科研单位年度基本工作任务计算办法 (暂行)》,这项工作是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发展规划处及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下完成的。既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统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激发办学新活力,释放发展新动能,实现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件的精神和意图。现对文件修订情况进行解读。
一、为什么要调整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不断改革,对学校高质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很多工作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以二级单位考核为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省绩效考核和校内考核不贯通,省绩效考核指标在校内考核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部分指标存在缺失;二是年度计划和规划任务与二级单位考核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不到位,考核目标和重点任务不对应;三是日常考核缺失,考核的实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未得到有效激发,考核督导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部门和学院考核联动不紧密,过多关注学院的工作业绩,忽视部门在推动工作中的责任落实和执行力。针对这些问题,发展规划处从8月下旬到9月下旬,对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等省外高校,和省绩效考核排名靠前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二级单位考核情况进行了调研,结合学校实际,对二级单位考核指标进行了修订。10月上旬,发展规划处征求了学校二级单位考核牵头部门和部分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共征求到意见建议26条,采纳合理化意见建议22条。
二、调整了哪些内容
新的考核办法主要依据《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标准2024》,并针对2023年省绩效考核的短板弱项,聚焦社会服务提升年的重点任务,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2022年出台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重点对涉及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内容作了优化调整。(下转第四版)
-----------------转版-----------------
(上接第一版)(一)对一级指标及其权重进行了调整。定量考核中,一级指标由原来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4项调整为6项,新增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与资源获取。将学院(部)人才培养质量权重由0.4调整至0.3。将科学研究水平权重由0.4调整至0.3。师资队伍建设权重不变。新增指标参考省绩效考核和学校重点工作,将国际交流与合作指标权重定为0.05,社会服务与资源获取指标权重定为0.15。
(二)对二级指标中基础性工作和提升任务进行了调整1.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在基础性工作指标中,一是新增12月15日学院本科、研究生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二是扩大认定成果范围,将本科生、研究生竞赛获奖人次占比,修订为学生获得高水平创新实践成果人次占比。调整学位研究生高水平成果产出率内涵。在提升任务中,新增了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国家级奖励,同时对专业认证、创新大赛获奖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2.科学研究方面。在基础性工作指标中,一是对公共外语学院、体育学院省部级项目进行考核。二是对高水平科技成果和高水平人文社科成果的内涵进行了修订。在提升任务中,一是新增对当年发 表 在 《Nature》《Science》《CELL》主刊及综合性子刊、《中国社会科学》的论文奖励。二是新增对省级科研平台的奖励。
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基础性工作指标中,对省双高建设牵头学院及博士点单位加大了人才培育的考核力度,新增海外人才工程申报和培育省部级以上人才两项指标,将引进人才本科毕业来源、国际化率一并纳入引进任务考核。在提升任务中,一是进一步细化了人才的分类,按照省绩效考核对人才的分类标准,将人才细化为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奖励力度。二是取消对双聘院士的奖励。三是新增了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奖励。
4.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基础性工作指标为对赴国(境)外学生、赴国(境)外教师、来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四项指标进行考核。提升任务结合省绩效考核核心指标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设置。
5.在社会服务与资源获取方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强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工作的能力,新增基础性工作指标2项:继续教育和社会捐赠。提升任务1项:新增重大社会捐赠,根据牵头部门相关政策予以奖励。
(三)对党政职能部门与直属单位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突出考核党政职能部门与直属单位在推进所负责指标体系中的创新举措和提升效果,做到部门学院联动考核。新增了提升任务,对部门和直属单位的服务社会与资源获取情况予以考核,提升任务参考省绩效考核按归一法赋分,作为部门排名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对综合排名算法进行调整。一是取消单位自评部分,学院将原10%的占比调整至定量指标,党政职能部门与直属单位调整至综合评价。二是为进一步压实职能部门责任,牵头或负责工作在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排后1/3的,综合排名自动顺延。
三、要实现什么目标
通过二级单位考核办法的修订,目的是建立以贡献、能力、实绩为导向的多元评价和考核机制,激发二级单位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真正做到向改革要动力,以考核激活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一是做到省绩效考核和校内二级单位考核相结合,提升了考核工作的贯通性,引导学校各二级单位了解和掌握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学校在省绩效考核中的目标和任务,将“学院办大学”落到实处。二是做到规划、计划与学校二级考核单位相结合,提升考核工作的适配性。以实现学校规划目标为中心,通过上下协同的方式将学校规划目标逐级分解到二级单位、合理配置资源、适度赋予权限、科学评价绩效、有效实施激励,提高工作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行性。三是做到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提升考核工作的持续性。建立日常化、常态化、持续化的督促机制和考评机制,对二级单位的日常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提高工作执行的有效性,避免了“临时抱佛脚、事后直跺脚”的情形,有利于各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开展管理和督导。四是做到部门考核与学院考核相结合,提升考核工作的协同性。促使部门与学院、部门与部门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突破发展。